2.微膠囊技術的應用
從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Green和Schleicher對染料進行微膠囊化來制備無炭復寫紙到70年代中期,微膠囊技術已經在醫藥、農業和化工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國際上已把該項技術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開發的高新技術之一。
微膠囊技術在紡織行業中的應用較晚。目前主要用于變相材料、新穎染料、特種助劑以及醫用紡織品等方面,開發了具有特殊美學功能和優點的發泡印花、發泡涂層以及發泡植絨工藝,還有隔熱、隔音性能和醫療效用的新型紡織產品。在20世紀80年代國內曾開發出用于后整理(香料、防臭、殺菌)的微膠囊技術。20世紀70年代,日本matsui公司發表了分散染料最適合微膠囊化的觀點【8】。據報道,日本matusii化學公司已開發出微膠囊化染料,并應用于滌綸、腈綸、聚酰胺和羊毛等纖維染色,獲得多色效應;日本林化學公司將反應性染料以水為溶劑進行微膠囊化,制得MCP-T型微膠囊染料,當膠囊中染料向纖維轉移并固著后,呈現出微細的雪花顆粒狀色彩;歐美等國也有此類報道。國內對微膠囊染料的研究和開發正在迅速發展。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以尿素和甲醛為壁材,酸性紅GP為芯材的微膠囊染料制備技術;蘇州大學材料工程學院研究B-CD;
對分散染料的包結性能,探討染料微膠囊包結技術;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試驗了耐曬黃G的微膠囊包覆技術;北京市紡織科學研究所采用相分離的復
凝法對傳統的明膠-阿拉伯樹脂進行改進,制得分散染料微膠囊;上海東華大學采用原位聚合法,以密胺樹脂預縮體及乙烯類單體作為微膠囊壁材的單體,以及采用界面聚合法,以雙或多異氰酸酯化合物作為壁材單體,以分散染料為芯材,制備了微膠囊化分散染料,并應用于高溫高壓染色、熱熔染色和轉移印花,達到理想效果【9】。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