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比為l:40。
2.1.4染料用量對K/S值的影響
改變染料質量分數分別為2.5%、5%、7.5%、10%(omf),其對棉織物的色度指標影響見表4。
由表4可知,當染料質量分數達5%(omf)以上時,染色織物的色度指標發生了明顯變化。這是由于表4染料質量分數對色度指標的影響
.jpg)
棉織物經過殼聚糖季銨鹽改性后,棉織物帶有正電荷,促進了對陰離子天然染料的結合能力,形成離子鍵。但由于棉織物上正電荷數量有限,在本試驗中,姜黃染料質量分數5%(omf)已經達到了離子吸附飽和。再增加染料質量分數,亦不能有效吸附在織物表面。因此,在本試驗中,以姜黃染料的有效使用考慮,可以選用染料質量分數為5%(omf)。
2.2棉織物姜黃染色工藝正交優化試驗
通過以上單因素優化試驗,即染料用量、染色溫度、染色時間、染色浴比對棉織物染色效果的影響,分別選取3個水平進行L9(34)正交試驗。以染色織物表面色深度(K/S值)為指標,正交試驗試驗方案及結果分析見表5。利用軟件PASWStatisitcs18對表5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6。
表5正交試驗方案及結果分析表
.jpg)
表6正交試驗方差分析
.jpg)
由表6方差分析可知,各個因素水平的不同,織物表面色深度(K/S值)差異不顯著。從表5可知,影響改性棉織物姜黃染料染色K/S值的3個因素的順序為:C>A>D,也即染色溫度影響最大,其次是染料質量分數,染色時間影響最小。其最佳組合為A3C1D1,即姜黃染料質量分數為7.5%(omf)、染色溫度5O℃、染色時間30min。
2.3染色牢度試驗
表7列示了未改性和改性棉織物采用優化姜黃染料染色工藝條件所得的K/S值和染色牢度。
表7優化姜黃染色條件下棉織物色牢度
.jpg)
從表7可見,在姜黃染料的染色中,經殼聚糖季銨鹽陽離子改性后的棉色織物染色牢度較未改性棉染色織物提高了0.5~1.O級。其原因在于棉織物經過殼聚糖季銨鹽改性劑改性后,棉織物帶有正電荷,可與陰離子姜黃天然染料形成離子鍵結合,從而使織物色牢度有所提高。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