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整理加工是影響牛仔布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本文闡述了牛仔布后整理加工如水洗石磨、生物酶石磨、免燙整理、柔軟整理及各類功能整理的應用。
1 傳統的石磨整理
傳統的石磨整理就是用一定量的浮石和少量的剝色劑(如次氯酸鈉、高錳酸鉀)及洗滌劑在石磨洗滌機中進行磨洗,利用浮石與服裝面料之間的摩擦作用使染料脫落產生磨白作用;也有是剝色劑破壞服裝面料上染料產生磨白,從而使牛仔布產生獨特的風格。
用傳統的石磨整理,在浮石與織物摩擦過程中,容易產生石灰粉塵,這些粉塵容易殘留在口袋及縫線中,對織物造成污染而且會使布面色澤萎暗。石塊與織物的強烈摩擦會對織物造成損傷,同時還會對設備內部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傳統石磨整理已經面臨慢慢淘汰的局面,隨之取代的是生物酶石磨整理。
2 生物酶石磨(酶洗)整理
2.1 生物酶石磨整理(酶洗)原理
生物酶石磨整理選用的酶是纖維素酶,纖維素酶是一類對纖維素纖維具有降解能力的酶,由于酶分子很大,因此不能滲透到織物內部,水解作用僅在織物表面進行。牛仔布酶整理就是利用纖維素酶對纖維素纖維的水解(侵蝕)反應,在剝蝕織物表面的同時,染料也借助水洗設備的摩擦和揉搓作用而隨之脫落,從而達到牛仔布所具有的仿舊感效果。如果結合石磨,風格特別。
2.2 生物酶石磨整理特點
與用傳統浮石整理相比,酶洗后織物強力損失較小。同時,由于表面絨毛去除,變得光潔,并降低了洗滌時的起球性,織物的紋路更加清晰,具有很好的表觀效果,并賦予織物永久性的柔軟手感,懸垂性、吸水性等也得以改善。此外,用酶整理還可以減少環境的污染。因此用生物酶整理取代傳統的石磨整理是必然的趨勢。
2.3 石磨生物酶的種類
根據酶在不同PH值條件下的使用,目前市場上可以選擇的酶主要有酸性酶、中性酶和弱堿性酶,以酸性酶和中性酶應用為多。酸性酶的最佳使用效果PH值為4.5-5.5,其工藝不易控制,質量重現性差,而且織物返染現象嚴重。大多數牛仔布為棉織物,酸性條件下對棉的損傷也嚴重。中性酶最佳使用效果PH值為6-8,作用比較緩和,酶整理時間較長,其對織物損傷較少,工藝較易控制,質量重現性好。綜合各方面因素,是以中性酶應用較好,但其價格相對來說較貴。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