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6促進荊含量對封端反應的影響
如圖6所示,當亞硫酸鈉與亞硫酸氫鈉的摩爾分數比小于0。2時,封端率隨該比值的增大而增加較快,說明亞硫酸氫鈉的電離程度較大,必須在封端過程中加入亞硫酸鈉;當亞硫酸鈉與亞硫酸氫鈉的摩爾分數比大于0.2時,封端率隨兩者比值的增大而降低;兩者比值在0.2對,封端率最高。加入促進荊除了可提高封端率,還抑制了異氰酸酯的水解。所以,取亞硫酸鈉與亞硫酸氫鈉的摩爾分數比為0.2。
2.8溶劑用量對封端反應的影響
預聚反應完成后,體系有一定的黏度,在進行封端反應之前,需加入一定量的溶劑,以降低體系黏度,此時溶劑的作用是稀釋預聚體,使大分子充分舒展,很好地連接油水兩相,促進封端反應。丙酮溶劑(相對預聚體質量)對封端反應的影響見圖7。
圖7溶劑(相對預聚體的量)對封端反應的影響
.jpg)
由圖7可知,隨著丙酮含量的增加,封端率逐漸上升,當丙酮質量分數為25%時,封端率達到最高;當丙酮質量分數從25%增加至30%時,封端率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丙酮用量太多時,相當于稀釋了一NCO與HSO3的濃度,致使封端率下降。所以,本合成試驗取丙酮質量分數為25%。
2.9乳化方式、乳化劑的比例及用量
本試驗采用外乳化法,將封端后的聚氨酯緩慢加入含有乳化劑的水中,攪拌形成粗粒乳液,再送入高剪切乳化機中乳化形成穩定乳液。根據乳化荊的選擇要求,通過篩選發現,采用乳化劑AEO-9和OEP-982以3/2的比鍘復配后乳液穩定性最佳。乳化劑質量分數對黏度和粒徑的影響見圖8。
圖8乳化劑質量分數對黏度和粒徑的影響
.jpg)
如圖8所示,隨著乳化荊質量分數盼增加,黏度逐漸增大,乳膠粒平均粒徑變小。這是因為:當乳化劑用量較少時,僅有部分封端產物被乳化荊分子覆蓋,乳膠粒易發生聚結,由小乳膠粒生成較多粗大乳膠粒,嚴重時會發生凝聚分層;隨著乳化劑質量分數的增加,乳膠粒之間的靜電斥力加強,水合層加厚,聚合穩定性提高。同時,由于乳化劑質量分數的增加,乳膠粒數目增多,平均粒徑變小,尺寸分布變窄,乳液黏度增大。用量過多,多余的乳化劑分子只停留在水相中,不能對已乳化的分散相微粒進行再乳化,影響乳液的穩定性,同時也會降低乳液應用的耐水性,而且泡沫太多,會影響生產。鑒此,取乳化劑AEO_9/OEP-982為3/2,乳化劑質量分數為預聚體用量的4%。
2.10紅外光譜《r一雙)和差示掃描(DSC)分析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