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前言
以天然毛竹為原料,采用純氧高溫及氮氣阻隔延時的煅燒技術,獲得具有細化微孔和蜂窩狀的竹炭微粒,再運用納米技術將竹炭微粒粉化后添加到粘膠纖維紡絲溶液中,經紡絲獲得竹炭粘膠纖維。竹炭纖維具有超強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能力是木炭的5倍,對甲醛、苯、甲苯、氨等有害物質和粉塵有吸收、分解異味和消臭的作用;同時具有發射遠紅外線、蓄熱保暖、釋放負離子、除濕調濕等多種功效,用作功能性保健紡織品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若將傳統高溫炭化技術獲得的黑竹炭以納米技術研磨成粉,再運用納米覆層技術,在其表面包覆一層白觸媒(whitecatalyst),然后添加至粘膠紡絲溶液中,經紡絲即成為白竹炭纖維。白竹炭與黑竹炭纖維性能相似,但由于外觀潔白,可染成任何或淺淡或鮮艷的顏色,解決了黑竹炭纖維由于本身灰度較高、染色受限的問題,因而在竹炭面料市場更受歡迎。
目前,竹炭纖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大多為針織品,少有機織產品。
本項目根據目前竹炭纖維市場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選取多種規格的竹炭粘膠纖維與棉、天絲、粘膠纖維混紡、交織,探討其印染加工工藝,開發花型色彩時尚、保健性能良好、服用性能優異的竹炭多元纖維機織物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1染整試驗
1.1坯布選擇
1# 95%粘膠/5%黑竹炭粘膠纖維(19.7tex/29.5tex,358根/10cmx268根/10 cm,160cm,緞紋)
2# 90%粘膠/10%(黑竹炭/Lyocell,50/50)纖維(19.7tex/29.5tex,358根/10cmx268根/10cm,160cm,緞紋)
3# 95%LyoceU/5%黑竹炭纖維(29.5tex/29.5tex,402根/10cmx224根/10cm,160cm,平紋)
4# 60%精梳棉/白竹炭纖維40%(14.8tex/29.5rex,551根/10(2/11x394根/10cm,275cm,提花)
1.2工藝流程
竹炭粘膠纖維除了具有竹炭纖維的特點外,還具有粘膠纖維的共性,如耐堿性差、纖維抱合力差、易產生毛羽,以及光澤性好、手感柔軟、懸垂性好但保形性差等。染整加工除了要考慮以上問題外,還需保持竹炭纖維的功能性,不能為獲得外觀及物理性能而犧牲印染竹炭纖維的保健性能。
綜合考慮竹炭纖維性能及與其混紡或交織的纖維的要求和產品用途,初步確定染整工藝流程為[1]:
燒毛→酶退漿→氧漂→染色(印花) →整理→成品
1.2.1前處理工藝
翻縫→燒毛→酶處理→氧漂→水洗→定形烘干
(I)燒毛
氣體燒毛機,兩道火口,一正一反,車速120m/s。
(2)酶處理
由于粘膠、天絲與竹炭纖維混紡或交織物組分均系再生纖維素纖維,雜質較少,可采用生物酶進行退漿處理。棉與竹炭纖維混紡或交織物可使用KDN-01復合酶,后者有精練去雜效果。
工作液/(g·L)
復合酶KDN.01 12
Na2CO3 7.5
精練劑 20
升溫至60℃→加酶及精練劑→純堿調pH值至
9.0±0.5→保溫處理4~5h→充分熱水洗
[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