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2可知,活性染料染色對竹炭纖維的功能性指標影響不大,染色后織物負離子釋放能力雖不及原坯,但較退漿、漂白半成品有明顯提高。另發現,較為濃艷的顏色染色效果尚可,雙色效果不明顯;淺淡顏色不能遮蓋竹炭纖維本身的顏色,呈明顯的雙色效果。
1.2.3印花
(1)涂料印花
采用2#面料進行涂料印花,處方見表3(以花版號3022一P為例)。
.jpg)
表3調色工藝處方
工藝流程半成品→印花→烘干→焙烘(150℃,2min)
竹炭纖維印花面料測試結果見表4。
表4涂料印花面料測試結果
.jpg)
由表4知,涂料印花后的竹炭纖維面料負離子釋放能力及吸濕性能達到了設計要求,但明顯低于坯布;同時發現,涂料印花各項色牢度在4級以上,說明該印花工藝可用于竹炭纖維織物的加工。
(2)活性染料印花[2]
以花版號JL一275為例,海藻酸鈉40g/L,溫水制糊
表5活性印花處方/(g·L-1)
.jpg)
工藝流程半成品→印花→蒸化(102℃,10min)→水洗
選取竹炭纖維織物JL一275版中有代表性的深綠地色,以純棉布為標樣,電腦測色系統提供的顏色特征值對比見表6。
表6竹炭纖維織物與純棉的顏色特征值對比
.jpg)
由表6知,由于竹炭纖維本身的灰度較高,與同工藝的純棉布印制效果相比,色彩明顯灰暗,色差值較大,這與活性染料染色結果類似。此外,活性染料印花在兩種纖維上的差距較涂料印花小,說明活性染料在竹炭纖維上的得色量較佳,只是其本身的灰度影響了產品的外觀效果。
1.2.4后整理
為保持竹炭纖維本身的特性,整理劑的選擇非常關鍵,既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又不能損害纖維本身的功能性。竹炭纖維的保健性能以遠紅外發射和負離子釋放為主,同時需保持竹炭纖維織物自身的吸濕排汗效果,獲得較為理想的柔軟飄逸的手感。以白竹炭/粘膠混紡面料為例,工藝如下:
(1)工藝處方/(g·L)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