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作為一名質檢人員,每天都在抽取樣本進行檢測,但由于產品的不均質性和傳統的抽樣方法的不科學性,抽取的樣本往往不能真實反映產品全批的質量狀況。如何抽取適量樣本既能保證真實反映被抽檢批的質量又能盡量降低檢驗費用,即既要考慮其經濟性,又要降低抽樣檢驗風險,增加可操作性,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服務是我們常常需要思考和面臨選擇的問題。
筆者在從事進出口紡織品抽樣方法研究時,通過對抽樣理論的學習及抽樣標準的比較研究,發現現行SN紡織標準中關于抽樣檢驗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同的觀點。通過學習和研究,有此心得體會,與檢驗同仁分享。本文重點討論檢驗檢疫部門在進出口檢驗中的角色定位、在進出口紡織品檢驗中如何引用合適的、恰當的抽樣標準。
2 抽樣理論簡介
我們了解一批產品的質量狀況,要通過取樣和對樣品的檢測來作出判斷。產品的質量檢驗通常可分為全數檢驗與抽樣檢驗兩種方法。全數檢驗是對交檢的一批產品中的每一單位產品逐一進行檢驗,并對每一單位產品做出合格與不合格的判定,并挑出不合格品。這種質量檢驗方法只適用于經檢驗后合格批中不允許存在不合格品、生產批量少、檢驗費用低和檢驗項目少等場合,而且檢驗還要是非破壞性的。基于上述因素全數檢驗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如產品產量大,檢驗項目多和檢驗較復雜時進行全數檢驗勢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當質量檢驗具有破壞性時,全數檢驗更是不可能的。因此人們在日常質量檢驗中,更多的是采用抽樣檢驗方法。
抽樣檢驗是從交檢的一批產品中,按照規定的抽樣方案隨機抽取適量的產品作為樣本,對樣本進行全數檢驗,并依據樣本的檢驗結果對全批產品做出合格與不合格的判定。抽樣檢驗適用于檢驗是破壞性的、生產批量大、產品價值不高、檢驗費時和檢驗費用高等場合。
檢驗一批產品所抽樣本數的多少在本質上并不取決于產品批量,樣本數的多少取決于欲檢的產品質量特性分布均勻程度。產品質量特性分布越均勻,需要的樣本數越少。反之,產品質量特性分布越不均勻,需要的樣本數越多。產品質量特性分布均勻程度在數學上用方差來表示。方差越大,說明產品質量特性分布越不均勻。因此抽樣檢驗中最重要的是依據產品質量特性規定的抽樣方案和依據一定的規則隨機抽取樣本,這兩基礎部分是否科學決定了抽樣檢驗結果的科學性。
經過研究和比較,世界各國科學家逐步設計了一系列建立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科學基礎上的各種統計抽樣檢驗或統計抽樣檢查方案,并將抽樣理論轉化為多個相應標準,用于指導人們的使用。如國際標準ISO 2859系列計數標準和ISO 3951系列計量標準等,這些抽樣標準以數理統計科學為基礎,把抽樣風險控制在可明示的范圍內。另外還建立了系列隨機抽取樣本的理論,使得抽取樣本的方法更科學,從根本上解決了抽樣方案和抽取樣本方法的科學性。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