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優選工藝
在上述試驗所確定的參考值范圍內,設計正交實驗以進一步優化工藝參數。將影響木質素去除的幾個重要的因素(精練劑濃度和亞硫酸鈉、硫化鈉、蒽醌的用量)列出因素水平表,每個因素取兩個水平,如下表4所示。
.jpg)
從工藝上分析,因素A與B,A與C,B與C之間可能會有交互作用,因為它們對于木質素的去除都有一定的作用。利用L8(27),將實驗設計如下表5所示,探討各因素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jpg)
由表5可知,影響白度的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蒽醌用量>亞硫酸鈉用量>精練劑用量>硫化鈉用量,且蒽醌與亞硫酸鈉和硫化鈉的交互作用都影響白度,其較合適的工藝條件為:A2B1C2D1;就強力而言,各因素的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亞硫酸鈉用量>蒽醌用量>硫化鈉用量>精練劑用量,且亞硫酸鈉與硫化鈉的交互作用對強力的影響比較大,較適合的工藝條件是:A1B1C2D2;影響毛效的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亞硫酸鈉用量>蒽醌用量,精練劑用量和硫化鈉用量對毛效的影響不顯著。較適合的工藝條件是:A1B1C2D2。由以上分析可知,亞硫酸鈉對織物的強力和毛效影響最大,為了減少織物損傷并兼顧毛效和白度,亞硫酸鈉的用量取水平1比較合適;當硫化鈉的用量取為水平1時,織物的白度、毛效和強力指標都比較好;蒽醌對白度的強力影響最大,綜合三個因素的最佳工藝,蒽醌的用量取水平2為好;精練劑對各項指標的影響都不是很大,將其用量取為水平1即可。通過分析最后確定最佳工藝條件為:A1B1C2D1,即亞硫酸鈉10 g/L、硫化鈉10 g/L、蒽醌為1%(對織物重)、精練劑10 g/L。
2.5效果對比
用上述確定的最佳工藝條件對亞麻棉混紡織物進行煮練氧漂兩步法處理,并與傳統的煮練、氯漂、氧漂三步法工藝處理結果進行對比。
傳統工藝條件如下:
煮練液配方/(g/L)
燒堿40
精練劑D-125A 10
亞硫酸鈉10
浴比1:30溫度100℃時間60 min
氯漂液配方/(g/L)
次氯酸鈉(有效氯)10
pH值11
浴比1:30室溫堆置時間60 min
氧漂液配方/(g/L)
雙氧水(100%)8
硅酸鈉6
pH值10.5
浴比1:30溫度100℃時間60 min
.jpg)
從上表6可以看出,采用正交法優化的煮練氯漂兩步法處理的織物,白度要比傳統工藝差,毛效相差不多,但其強力高于傳統的工藝。說明此法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對于省去不利于環保的氯漂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只使用亞硫酸鈉作煮練助劑相比,煮練過程中同時添加硫化鈉和蒽醌會有助于改善織物的白度和毛效,且對織物的強力影響不大。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