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雙核錳配合物的熱重分析曲線圖
由圖5可知,配合物的熱穩定性很好。在212℃之前的失重為2.25%,212℃時才開始出現明顯的分解。經分析,該失重可歸結為結構中結晶水的失去。配合物[Mn2IV(μ-O)3(Me3TACN)2][PF6]·H2O的理論結晶水失重為2.23%,實際失重與其相吻合。升溫至212℃以上,配合物分解速率加快。圖5中失重l1.13%可能是配合物中的六個甲基裂解所致,因為六個甲基占失去結晶水的配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的l1.39%。隨著溫度升高,配合物失重加劇,大約在380℃時,配和物失重趨勢減緩,再繼續升高溫度,失重非常小,因此在380cc左右,配合物中的配體已基本裂解完畢。
綜上所述,紅外光譜、元素分析及熱重分析的結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即為目標產物。
2.3雙核錳配合物在雙氧水低溫漂白中的應用
2.3.1溫度對織物白度的影響
在常規雙氧水漂白工藝中,為達到理想白度,處理溫度需在90℃以上,織物經過長時間高溫處理,強力損傷明顯。為此,本項目設計如下試驗,以探討溫度對織物白度的影響規律:30%H2O2l0g/L、配合物10μmol/L、滲透劑1g/L、穩定劑DTA1g/L、浴比1:20、pH值10,60—80℃下浸漬漂白60min,熱水洗兩次,冷水充分洗滌,烘干得到漂白布樣,測試結果見表2。
表2溫度對織物白度的影響
.jpg)
表2中,織物60℃漂白,白度可達到73.37%。隨溫度上升,漂白織物白度逐漸上升,并在70℃時達到最大白度75.3%;繼續升高溫度,織物的白度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于溫度偏高,雙氧水分解速率過快,致使無效分解增多,因此白度有所下降。由試驗結果可知,織物60℃漂白,白度即可達73.37%,繼續升高溫度對白度的貢獻并不大,故取后續漂白試驗溫度為選60℃。
2.3.2配合物濃度對織物白度的影響
在溫度為60℃的條件下,采用不同濃度的配合物進行雙氧水催化漂白,試驗結果如圖6所示。
.jpg)
圖6配合物濃度對織物白度的影響
由圖6可知,當配合物濃度在2.5~12.5μmol/L,漂白織物的白度隨配合物濃度的增加而顯著提高,并在I2.5μmol/L時達到最高值74.56%。此后,織物白度變化不大。這可能是由于配合物濃度過高,導致雙氧水快速分解,有效漂白成分在短時間內無法充分發揮漂白作用。綜合考慮,后續試驗取配合物濃度為10μmol/L。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