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紡織品,向著高科技和功能及環保的方向發展,由此推動著各種新型纖維層出不窮,如海島超細纖維、PLA、PTT聚氨酯纖維、莫代爾、天絲、竹纖維、大豆蛋白纖維、蠶蛹蛋白纖維、牛奶蛋白纖維、甲殼素纖維等等。從纖維到服裝的產品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新型纖維織物的染整。
各種新原料及多組分纖維混紡交織新產品紛紛涌現的同時,印染企業面臨著對新工藝、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與傳統纖維織物相比,新型纖維織物的染色性能有很大差別,染色難度較大,這就要求染色技術不斷改進發展。本版開設這個欄目,就是為了把有關科研院所和企業對新型纖維織物染整技術的研究成果,及時推廣交流,供有關企業參考借鑒。在此,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科研人員能參與到這個交流欄目中來,為我國印染行業的技術進步貢獻一份力量。
大豆蛋白質纖維與天然絲、棉麻、毛、羊絨混紡或交織可制作成穿著舒適、飾用美觀的高檔服裝和高檔家用紡織品。目前國內家紡類———床上用品面料,特別是大豆蛋白纖維與棉大提花織物面料在市場上有一定的需求,現我們對大豆蛋白纖維與棉交織的提花織物染整工藝進行一些研究和試驗,尋求找出一條較佳的大生產工藝。
小樣試驗儀器與設備: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錦昱科學儀器有限公司),JKl003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XW—HGL300紅外線染色樣機(靖江新旺染整設備廠)。
大樣生產設備:自動卷染機SWR一1000(錫山宏達染整設備廠)。
前處理
試樣織物:110″60支X40支/173X120大豆蛋白纖維/棉提花布。
大豆蛋白纖維分子為多肽聚合物溶解于強堿故不耐NaOH,試樣織物棉纖維采用60″精梳紗線,在織造過程中又主要采用改性和混合淀粉漿料上漿,所以我們選擇了純堿、生物酶兩種前處理工藝進行生產試驗。
大豆蛋白纖維本身顯米黃色,為盡可能去除其纖維色素達到較好的前處理效果,只有采用氧漂加增白處理工藝。但傳統的氧漂處理工藝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增白處理(加熒光增白劑)會使大豆蛋白纖維和棉纖維的白度黃白不一致,影響染色時的對色難度。所以我們采用了氧漂加氧漂復漂前處理工藝。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