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會有越來越多的雙氧水對織物產生漂白作用,進而使織物的白度值增高,然而當堆置時間為20h以上,再延長堆置時間就幾乎沒有提高織物白度值的作用了,且堆置時間過長有可能導致因在漂液中閑置時間過長而布面白度降低。
(2)新活化劑的加入能夠有效地提高織物的白度,而且,隨著新活化劑用量的增加,織物的白度值先逐漸增高,達到某一白度值后有的不再增高或稍有下降,但高于起點值。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過量的活化劑會導致雙氧水的無效分解;漂液中的雙氧水相對含量過小、不夠與活化劑相互作用;形成的過氧酸過多,除了與布樣上的漿料、雜質等產生氧化作用外,對棉纖維產生了較多的氧化作用,使織物白度下降。
(3)綜合上述分析,并兼顧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在堆置時間為20h、新活化劑用量為6g/L時所得到的漂白效果最佳。
2.2.2新活化劑用量與氫氧化鈉用量雙因素對漂白效果的影響
冷壓堆工藝的溫度為冬季室溫(約18℃左右),堆置時間為20h。實驗結果如圖2-4所示:
.jpg)
圖2-4氫氧化鈉的用量對織物白度的影響
根據圖2-4中曲線可以看出,氫氧化鈉用量不同以及是否加入新活化劑對織物的漂白效果都有著較大的影響。
(1)根據曲線可以看出,隨著氫氧化鈉用量的逐漸增加,織物的白度值也隨之增高,增率由快到慢。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首先,氫氧化鈉用量少,無法令纖維之間發生充分溶脹,即使雙氧水對織物產生漂白作用,也只能作用在織物的表面,導致漂白不均勻或漂白效果很差;其次,氫氧化鈉的用量會直接影響到漂液的pH值,當它的用量很少、漂液呈酸性的時候,雙氧水比較穩定,無效分解和有效分解都很少,不利于雙氧水發揮漂白作用;而當氫氧化鈉用量逐漸增加的時候,漂液的堿性逐漸增大,堿性條件有利于雙氧水的分解,其中的有效分解即對織物的漂白作用逐漸增強,使織物的白度增加;再有,氫氧化鈉的用量與織物白度并不成正比,但氫氧化鈉用量高到一定程度,就會使織物的白度降低,因為過量的氫氧化鈉也會作用于纖維,對纖維產生破壞作用,這不但會使織物的白度降低,還嚴重損傷織物的強力。因此,對氫氧化鈉用量的確定要慎重。
(2)是否加入新活化劑對織物白度值的影響也較大,從圖2-4中看到兩條曲線的變化趨勢大體上一致,在氫氧化鈉用量達到10g/L后兩條曲線相交,并且加入新活化劑的白度曲線也由此一直處于上方的位置,這說明,新活化劑是在氫氧化鈉用量達到10g/L以后開始發揮其活化作用的,使織物的白度值有明顯的增加。
綜合上述分析,在氫氧化鈉用量為20g/L時所得到的漂白效果最佳。
2.2.3最佳雙氧水冷軋堆漂白工藝及條件的確定
經過各方面的分析和比較,最終確定的新活化劑的最佳雙氧水冷軋堆漂白工藝條件為:
布重:5g;浴比:1:20;雙氧水(100%):15g/L;新活化劑用量:6 g/L;耐堿滲透劑:5g/L;雙氧水穩定劑:18 g/L;NaOH:20 g/L;溫度:冬季室溫(18℃左右);堆置時間:20h。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