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工藝控制預結晶溫度172℃,主干燥溫度169℃,干燥時間8h以上,CDP切片干燥效果良好,特性粘數為0.558dL/g,含水率20μg/g。生產中應嚴格控制升溫速度,減少切片結塊。由于CDP切片的特性粘數和熔點較PET切片低.因此紡絲溫度控制也應比PET低。但CDP由于引入極性磺酸基團,增強了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減弱大分子鏈的活動性,熔體的粘流活化能增大。使熔體表觀粘度升高,熔體流動性差,為避免噴絲頭組件承受過高的熔體壓力,紡絲溫度應控制高一些,尤其是紡絲箱體溫度,但過高的溫度會使耐熱性能差的CDP切片發生急劇的熱降解,一般螺桿各區溫度控制在275~290℃為宜。由于CDP切片中雜質含量多,灰分含量較PET切片多一個數量級,在紡絲過程中,易堵塞濾網,使預過濾壓差及組件壓力上升較快,使用周期明顯縮短。為了延長使用周期可將組件初始壓力和后壓適當降低,并采用適宜的紡絲溫度,因為CDP對溫度很敏感,要獲得流動性好的熔體,紡絲溫度必須合適。由于聚酯大分子中引入第三單體,聚酯結構規整性遭到一定的破壞,有利于熔體的紡絲冷卻成形。因此生產中通常控制纖維的冷卻條件較PET要緩和一些,實際生產為側吹風濕度控制在7O%,側吹風溫度為23℃,吹風速度為0.32m/s,效果比較理想。再經過拉伸等工序之后,便可獲得染色性能良好的滌綸改性纖維。
3.特殊性
采用磷系共聚阻燃劑、間苯二甲酸及脂肪族二元羧酸與PTA、MEG進行共聚反應可制備阻燃高收縮聚酯切片,對紡絲工藝調整改進后,制備出阻燃高收縮滌綸。對聚合工藝加以適當調整,可增加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優化阻燃高收縮切片的性能指標,使其熔點降到比常規半消光阻燃切片低5~8℃。磷系阻燃聚酯切片的紡絲溫度比普通聚酯切片的紡絲溫度低5℃左右,其可紡性良好;在改進的紡絲工藝條件下,可紡制出阻燃劑添加量為4%一12%、斷裂強度為3.5Cn/dtex以上、斷裂伸長率為25%左右、織物極限氧指數為30~35的具有良好可紡性的阻燃滌綸。滌綸對人體體液具有高抗滲透性等優點,適用于醫用材料。用滌綸制成的生物醫用材料植入人體后,長期浸泡于血液中會產生不利人體健康的凝血問題。對纖維表面進行化學改性,采用表面接枝、共聚、等離子體處理等方法,可以改變其內部官能團結構、表面結構,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得以改善滌綸的抗凝血性能。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取代水作為介質進行染色可減少水資源浪費,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具有良好效果,在用此法對滌綸的染色過程中,纖維玻璃化轉變溫度下降、熔點提高、結晶度增加、纖維收縮率提高。隨著超臨界二氧化碳處理溫度、壓力的提高,滌綸的熔點、熔融熱略有增加,纖維表面的低聚物增多,纖維的結晶度有所增加,取向度略有下降,滌綸織物收縮率增加。預定型處理有助于提高滌綸熱穩定性。納米氧化鋅粒子和納米氧化鈦粒子可用作聚酯纖維的添加劑,添加納米粉體可促使滌綸堿水解,并且在纖維表面形成長徑較小且分布均勻的微孔結構,為制備舒適性及易染性滌綸創造了良好條件。蒙脫土是典型的硅酸鹽礦物,具有較高表面性能、較強親水性,與聚合物相容性差。對蒙脫土有機改性后,可提高其與聚合物的相容性。有機改性后蒙脫土通過特殊的添加方式加入到聚酯中,層狀硅酸鹽蒙脫土有很高遠紅外反射系數(大于90%),以插層復合方式進入聚合物分子中的有機蒙脫土以納米尺寸分散到聚酯中,使紡絲得以順利進行,得到的初生纖維具有較強反射遠紅外特性,其織物具有蓄熱保溫功能和改善微循環功能。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