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鋼筘筘齒太稀(考慮經紗直徑很粗,首先選用的是18號筘,10mm內只有18齒,每筘2根經紗),織物光邊雖也能調出來,但不穩定。這是因為折入邊區域只有15mm左右,對應只有5~6根經紗在交織,經紗數太少,不易將折入的緯紗交織住。另外在調整折入緯紗的長度、加減經線根數時,每筘調整量達到了5.5mm,不易控制,致使有時折入的緯紗頭沒有經紗織住,變成毛頭;
1.1.1.3 織物邊的經紗組織不完全是一上一下組織,導致緯紗在織物邊處鎖緊不牢固,折入邊裝置在對緯紗進行處理,做一系列機械動作時,緯紗會亂動,影響了折入的效果甚至動作失敗;
1.1.1.4 黃麻紗線條干不均勻,有部分段的經和緯線非常粗,直徑達到了φ1mm;而常規的鉤針頭部過渡段偏粗,為φ2mm。緯紗在折入的過程中要在鉤針頭部螺旋狀卷繞一圈,以緯紗的中心計算,繞一圈的周長為L=πD=3.14×3=9.42mm;而該折入邊裝置的壓腳邊到剪刀口的距離最大為9mm,也就是說,一圈尚未卷繞完,緯紗已從壓腳中滑出,導致動作失敗。同時常規的鉤針頭部溝槽略小,在0.8~1.0mm左右,緯紗有時不能勒入溝槽或易在溝槽內卡住。三者原因致使有的緯紗不能折入。
1.1.2 在260織機上對黃麻織物試織時,針對以上在190織機出現的問題,采取了以下措施:
1.1.2.1 注重整經,使經線的張力均勻。
1.1.2.2 鋼筘改成35號筘(相比于18號筘,筘齒齒密增加了將近一倍),加減經紗時,每筘調整量在2.8mm左右,能滿足織物工藝要求。
1.1.2.3 織物邊經紗重新穿綜,使織物邊組織為1/1平紋。常規織物織成光邊時,因緯紗每一緯都折入布邊中,使布邊的緯密變成地組織的二倍,因此布邊常用兩上兩下織法,使緯向交織點減少,最終布邊的密度和地組織差不多,不會產生布邊向前沖出的現象。而此黃麻織物布邊本身經紗就很少,不易鎖住緯紗;同時此織物緯密較稀,雖又折進根緯紗頭,只是填補了空隙,不產生布邊前沖,因此可以改為1/1平紋。通過改進,織物邊和織物面達到了穩定。
1.1.2.4 對鉤針頭部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處理,鉤針的根部尺寸不變,以保持一定的強度,而緯紗會卷繞到的過渡段從φ2mm改進為φ1.5mm,此時以緯紗的中心計算,繞一圈的周長為L=πD=3.14×2.5=7.85mm,從理論上保證了緯紗不會滑出壓腳;另外,對鉤針頭部適當增大尺寸后,將溝槽增大至1.2mm,并進行適當的圓整。再經過我們的仔細觀察和細心調節,使折入邊裝置的鉤針、剪刀壓腳和鋼筘、織機開口等配合完美,最后織物光邊的折入穩定性和織物邊平直度達到了理想要求。
1.2 折入邊裝置應用于玻璃纖維織物
玻璃纖維織物主要用于編織袋、土工布、絕緣、防火材料、皮帶、輪胎夾層等各種用途,在紹興、無錫、廈門等地有大量的織造廠,用圓機、經編機、有梭織機、劍桿或片梭型無梭織機生產織物。采用劍桿或片梭織機織造光邊玻璃纖維織物,具有門幅寬、織物組織變化多、機械改動少等優點,大卷裝玻璃纖維織物對存貯、運輸有利。
采用劍桿無梭織機和折入邊裝置織造光邊玻璃纖維織物,目前已成熟。當然其中也經歷了試織和分析總結。由于玻璃纖維原料的特殊性,對織物的上機工藝、折入邊裝置的細節等,都需進行相應的設置。
1.2.1 玻璃纖維的原料品種繁多,千變萬化:有的比頭發絲還細,有的又粗如電線。對細的玻璃纖維要盡量縮小鉤針頭部尺寸,以避免鉤針插下時帶斷經紗;對粗的線,要象織黃麻織物一樣,對鉤針頭部進行如圖1所示的處理。
.jpg)
1.2.2 玻璃纖維大多強度比較好,不易剪斷,這就對折入邊裝置的剪刀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此,要適當增加剪刀片的厚度,并提高其硬度,使剪刀片之間保持較高的張緊力,便于剪斷緯紗。剪刀片旁邊的剪刀壓緊簧片也要適當增加強度,以輔助推住剪刀片,防止剪刀片彈開。同時,在日常使用中,也要注意對剪刀片的維護保養,及時調較或更換。
1.2.3 有的玻璃纖維膨松,如絨線一樣。這樣的紗線,首先,織造時緯紗要保持較高的張力,使緯紗處于緊張狀態,紗線不至于太膨松,太膨松的紗線折入邊裝置處理不了。其次,鉤針頭部的溝槽適當增大,便于紗線進入。第三,壓腳和壓腳座之間的面光潔度要進一步提高,要仔細打磨、拋光,這是因為只要有一點毛刺,就會將膨松的紗線帶住。在日常使用中,壓腳面間要注意不能有水或油進入,水或油會吸附飛花,在壓腳面間逐漸積累,最終使壓腳壓不住緯紗,動作失誤。玻璃纖維車間內的飛花是比較多的,特別是這種膨松的紗線,因此要每天用壓縮空氣吹干凈壓腳面。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