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測試依據
縱觀國內外紡織品測試標準,在考慮服裝在穿著時受光、洗、摩等多種作用綜合的實際結果的研究,僅有我國的GB/T14575-2009《紡織品色牢度試驗綜合色牢度》最為完整,此標準是我國科研人員歷經30余年的論證,通過大量的試驗數值與實際穿著數值的對比而得出的標準,并在1998年8月在美國召開的ISO/TC38/SC1第18次年會上通過審議,成為國際標準技術報告,現為ISO/TR 12116-2008《紡織品依靠試驗室色牢度試驗模擬實際穿戴期間顏色變化的方法》
2.3預選方案
考慮服裝織物與遮陽織物的服用不同,選用不同的預處理方法。
1)服裝織物選定考察2年的實際服用周期,以氣候光照→皂洗→刷洗→干燥,作為1個周期,根據GB/T 14575-2009的資料性附錄A,預選12個周期的試驗室快速模擬試驗,2塊試樣。按照標準GB/T8430《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人造氣候色牢度:氙弧》對試樣進行氣候光照測試,測試時間12 h,每間隔29 min向測試面噴水1 min。氣候光照測試后的試樣,按照標準GB/T3921《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皂洗色牢度》測試皂洗:試驗溫度(60±2)℃,浴比50:1,運行30 min。將皂洗后的試樣按照標準GB/T 420《紡織品耐刷洗色牢度試驗方法》測試刷洗色牢度,摩刷50個往復循環。試樣清洗干燥。每一個周期測試后用分光光度計分別測試干態和濕態狀態下的試樣UPF和T(UVA)AV值。
2)遮陽織物預選氣候光照12個周期。測試12 h,每間隔29 min向測試面噴水,1 min為一個周期。每一個周期測試后用分光光度計分別測試干態和濕態狀態下的試樣UPF和T(UVA)AV值。
下一步的研究將對不同面料,根據以上的預選方案進行驗證試驗,摸索最為合適的試驗周期,以定義合適的UPF值對應的防護性能。
3 結語
即使測得的UPF值和T(UVA)AV是相同的,由于預處理程序和測試方法的不同,也會使織物的防紫外線能力有很大差異。因此,研究預處理測試的關聯性和統一性尤為重要。將我國的領先標準技術應用于實踐,應對不斷開發的新型面料,摸索更為合適的預處理程序和方法并加以推廣將是以后研究的重點。
<<上一頁[1][2][3][4]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