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非離子型擴散劑易在水中形成膠束,缺乏同性電荷的排斥力,對分散染料的分散穩定能力較離子型分散劑差。由于它們對染料有一定的親和力因此染色時既有良好的緩染作用,又有較強的移染、染能力。但使用非離子型擴散劑時,會產生濁點問題如果將陰離子分散劑與非離子擴散劑按一定比例配使用,會具有協同效應,實用效果較好。目前應用的溫分散勻染劑大多屬于陰/非離子混合表面活性劑復配物。其中,陰離子組分主要作為染液的高溫分劑,提高染液的分散穩定性;非離子組分主要作為染的緩染移染劑,提高勻染效果。使用陰/非離子混合面活性劑,可以提高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濁點,改善耐熱性能。同時由于其可以形成帶雙電層的混合束,對染料微粒的保護作用更強,分散液更穩定,而起泡性更低,對染料的上染率影響較小。
3.3 溢流染色
由于織物“龍纏柱”的特殊結構,僅僅通過選擇料和助劑還不能實現勻染。工藝條件上應以吸附主,高溫移染為輔來控制勻染。
以溢流染色為例,從染色開始時就要采取一定的工藝措施,控制染色全過程,實現均勻吸附,以保證染色的均勻性與重現性。不應該依靠高溫條件保溫移染以達到勻染。因此,在低溫始染階段就應控制上染速率,以確保染料均勻吸附。
分形滌綸染色工藝
.png)
水洗工藝條件 冷水洗→皂煮(凈洗劑DS 2 g/L,95℃×15 min)→熱水洗(80℃×15 min)→溫水洗(60℃×10 min)→冷水洗
3.4 熱溶染色
熱溶時間和溫度對分散染料在分形滌綸上的吸著與擴散,以及染料從棉纖維轉移到滌綸上起著決定性作用。由于設備的限制和車速的要求,熱溶染色時間一般維持在1~2 min。溫度是指織物上真正達到的溫度,實際生產中往往只檢查熱空氣的溫度,而忽略織物實際達到的溫度。熱溶染色的溫度雖然越高越好,但也存在極限,即棉纖維在230~240℃下2 min就產生脫水和分解;分形滌綸在260℃左右會熔化,所以實際熱溶染色溫度控制在180~220℃。
3. 4. 1 分散/活性(軋烘軋蒸)工藝
工藝流程
(1)浸軋分散染料→紅外線預烘→熱風烘燥→烘干→焙烘→冷卻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