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純棉緊密紡色織布的上漿
緊密紡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紡紗形式。與傳統紡紗方式相比,纖維受力均勻,抱合緊密,兒乎沒有纖維的內外轉移。故緊密紡紗身光潔,毛羽很少,強力 ,伸長小, 紗線條干均勻,成紗結構及成紗質量很高,主要生產高支紗線。與環錠紡織物相比,緊密紡織物于感柔軟、懸垂性優良、光澤度好、穿著舒適,是高檔的色織面料。隨著色衫面料的輕薄化趨勢,越來越多的色織原料選用緊密紡紗線,以提高產品檔次。
緊密紡紗是纖維在平行、整齊的狀態加捻,纖維伸直度高,排列整齊,結構緊密,耐磨性比同規格環錠紗高15%~20%,所以上漿要求降低,可節約漿料。緊密紡紗線捻系數比環錠紡紗高,纖維間的抱合更緊密,纖維內部空隙較小,故漿紗時的吸漿能力較差。緊密紡紗線毛羽減少,紗線張力稍松弛易造成扭結。緊密紡紗線的上漿工藝也與普通環錠紡紗不同,處理不好,易產生干分絞困難,紗線撞筘,斷頭增加,影響織物質量及織機效率。綜上,緊密紡織物上漿時其漿紗工藝應適當調整,以適應緊密紡紗織造的特殊要求。
產品規格:全棉緊密紡60sX 60 s150×100根/英寸。織物組織:平紋地小提花。
漿紗工藝要點:(1)漿液粘度:因緊密紡紗線結構較緊 密,紗線內部的空隙較環錠紡紗小,故紗線對漿液的吸附 能力稍差,為了保證漿液對紗線的滲透,漿液粘度可適當降低。(2)上漿率:因緊密紡紗線耐磨性較好,毛羽少,其上漿 率可相對降低。但粘度和濃度不能過低,否則會導致漿液 被覆不足,漿膜完整度差。(3)為減小漿紗的伸長,漿槽和 濕區的張力要適當小些。(4)中壓力:壓力大易于漿料的滲透,但因粘度已降低,漿液滲透較好,不需采用太大壓力,適中壓力即可。
采用無PVA的環保上漿工藝。因緊密紗纖維平行度高、 結構緊密,選用低粘型PR—Su~CP—L漿料,降低漿液的粘度,利于漿液對緊密紗的滲透。漿液配方:PR—Su 37.5 , CP—L 12.5 kg,TB225 60 kg,滲透劑0.24L,蠟片1 kg。
漿紗設備:祖克$432型雙漿槽漿紗機。漿紗工藝參數: 漿液含固率11.5%±0.5%,漿液溫度(95±1)℃,漿液粘度(7.5±0.5)S(39漏斗,水值3.8 S)。第一壓漿輥壓力(靠近軸架處)10.5 kN,第二壓漿輥壓力(靠近烘房處)7 kN。錫林溫度:第一預烘烘筒溫度120℃,第二預烘烘筒溫度,合并烘筒溫度95℃。漿紗機車速55~60 m/min,上漿率13%±1%;回潮率5%~6%,伸長率在1%以內。經上漿后,紗線增強率49%,減伸率17%,毛羽(3 mm以上)降低率70%,紗線伸長率0.9%。
2.3純棉輕薄強捻雙縐面料的上漿
純棉輕薄雙縐織物是近年流行的色織品種,具有立體 感強、懸垂性好等特點,兼具棉織物的吸濕透氣和麻紗面 料的質感,是高檔的色織夏季面料。其形成機理是將強捻度 的經、緯紗在一定張力、溫濕度條件下“暫時定形”,經、緯 紗交織成坯布,經后整理熱及堿液的作用,強捻紗暫時定形 被破壞,強捻紗解捻,產生收縮,在織物上經、緯向形成立 體感強的不規則皺紋。
輕薄雙縐面料通常采用特細號紗線,采用較小的經緯 密度配置。經、緯均采用z捻紗和S捻紗間隔排列。因紗線 細、密度小,紗疵容易暴露在布面,故紗線原料選用質量優 良的緊密紡強捻紗。織物規格:Jc 80 ×JC 80 90×64, 織物組織為平紋地小提花。 因經紗強力低,毛羽少,上漿主要目的是增大強力、提 高耐磨性。強捻經紗在漿紗過程中,受到熱濕作用使紗線退 捻產生橫向移動,在烘筒處形成束狀,使干分絞阻力加大, 產生斷頭,車頭紗線撞筘。因此,從利于分紗的角度,不宜 選用漿膜強度較大的PVA漿料,而選用性能優良的變性淀 粉漿料。同時,雙縐面料在后整理加工時,易退漿的織物起 縐效果比不易退漿的化學漿料要好,故選用退漿容易的淀 粉漿或水溶性漿料。
漿紗工藝要點:在保證漿膜的成膜性及織造順利的條件下,上漿率偏小掌握;改變漿紗工藝路線,減少紗線的浸潤長度和伸長;烘筒單層卷繞,以減少紗線的橫動位移及彈性損失;適當加大壓漿力,保正漿液的滲透;適當減小經退繞張力,增加濕區張力和烘筒張力,減少紗線的橫動,保持紗線彈性。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