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糊率=( m1一m2)/m1—m0)×100% (6)
1.4.10 穩定性
(1)將所合成的增稠劑室溫放置半年,觀察其分層變色情況。
(2)制備質量分數為1%的增稠劑原糊于室溫下放置,消泡后測其第一次黏度;每隔24 h測其黏度,共測七次,并觀察有無變質。黏度變化越大,則存放穩定
性越差。
(3)將所合成的增稠劑加入活性染料印花色漿中,分別放置1、3、7 d后,用高速離心機對其進行離心,觀察沉淀、分層情況。
2 結果與討論
2.1合成條件對增稠劑主要性能的影響
2.1.1 pH值
改變pH值(5.5,6.0,6.5,7.0),按1.3節方法合成增稠劑。將增稠劑配成1%的白漿,測試其主要性能,結果如表l所示。
.png)
由表1可知,中和反應的pH值直接影響到增稠劑 的增稠效果及生產的安全性。pH值較低時,原糊黏度 隨pH值升高而增加,但pH值過低容易導致爆聚。原 因是pH值過低,會使體系水相和油相存在較多分子 態的丙烯酸,而聚合反應主要在水相中進行,油相中分 子態的丙烯酸就穿過水油界膜進入水相,水相和油相 中的丙烯酸平衡體系被打破,使得水油界面變得不穩 定,從而導致破乳生成凝膠。當pH值較高時,原糊黏 度下降,這是因為pH值過高,使得增稠劑分子內的離 子增多,正負離子的交換速度加快,鏈與鏈間斥力過大,從而導致增稠力下降。從抱水性來看,增稠劑的抱 水性越好,在印花過程中越不容易出現滲邊現象,印花 圖像越清晰;就流變性而言,PVI值越小,表示流體黏 度隨剪切應力變大而減小的程度越顯著,即假塑性越 強,在印花過程中不易堵網;從耐鹽性來說,黏度保留 率越大,表明增稠劑的耐鹽能力越強。綜上,控制中和 反應的pH值6.5左右較佳。
2.1.2溶劑種類 有機溶劑不但會影響增稠劑的穩定性,還會影響 其增稠性能。如果溶劑不合適,制得的增稠劑儲存不 穩定,容易破乳形成凝膠;如果溶劑種類和用量合適, 增稠劑的增稠效果會大大加強。有機溶劑的選擇還和 乳化劑的種類有關,要求有機溶劑和乳化劑的溶解參 數相差不大,且配伍性要好。 本試驗以Span-80為乳化劑,分別選擇白礦物油、 無味煤油或煤油作溶劑,按1.3節方法合成增稠劑。 將增稠劑配成l%的白漿,測定其主要性能,結果如表2所示。
.png)
由表2可知,相對于煤油和無味煤油,白礦物油作 為溶劑制得的增稠劑的增稠效果差,而由煤油制得的 增稠劑的增稠效果比無味煤油好;從抱水性來說,用煤 油作溶劑優于無味煤油和白礦物油;從流變性來說,用 煤油作溶劑時PVI值小,流變性優于用白礦物油和無 味煤油做溶劑;從耐鹽性來說,用煤油作溶劑時黏度保 留率低,耐鹽性比用無味煤油和白礦物油好。所以,宜 用煤油作溶劑來制備增稠劑。
2.1.3乳化劑用量
乳化劑不參與聚合反應,因而不會改變聚合物的 結構,主要起分散作用,并對聚合乳液的粒徑大小起決 定作用,從而影響增稠性和流變性。改變乳化劑Span-80用量(單體總用量的6%、7%、8%、9%和10%),按1。3節方法合成增稠劑。將增稠劑配制成1%的白漿, 測定其主要性能,結果如表3所示。
.png)
從表3可知,隨著乳化劑用量的增加,體系中膠束 總濃度增加,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增加,故增稠效果提 高;繼續增加乳化劑用量,白漿黏度下降,甚至出現爆 聚現象。從抱水性、流變性和耐鹽性來說,Span一80用 量為單體總用量8%時的效果較好。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