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基本物質科學和輻射技術;
j)醫藥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
k)其它在傳統產業基礎上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集聚紡紗技術在高新技術范圍中屬最后的k)
項,是高新技術中所說的新技術,而不是高技術。
2“十一五”集聚紡紗技術發展規劃和現狀
2.1“十一五”集聚紡紗技術發展規劃和引導
2.1.1 中國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
《“十一五”紡織行業技術進步綱要》中的“二、先 進的紡紗、織造、染整加工技術”\“1.現代化棉紡織 生產工藝技術研究”指出緊密紡新技術:緊密紡新技 術目的是提高成紗質量和紡高支紗,緊密紡新技術 生產的紗線強力高、表面光潔、毛羽大幅度減少,改 善了紗線、織物品質,同時使后道加工能順利進行。 引進緊密紡設備投資昂貴,為此必須開發研制適合 國內廣大企業的低價緊密紡細紗機及裝置,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2.1.2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中的“五、‘十一 五’發展的重點任務”\‘(二) 堅持自主創新,實現 產業可持續發展\1、大力推進紡織技術和裝備創新” 指出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工藝技術領域主要包 括:高效現代化棉紡生產工藝技術,集聚環錠紡(緊 密紡)新技術開發研究和產業化。
2.1.3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
《“十一五”紡織工業10項新型成套設備技術攻 關和產業化目錄》中的“三、高效現代化棉紡生產線 的研制”指出加快能夠改善紗及織物品質、節省用棉 和后道物料消耗、提高后道加工效率的緊密紡新技 術的開發、研究和產業化。國外引進和改造價格昂 貴,必須加速研發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知識產權的 緊密紡紗機及裝置。
2.2“十一五”集聚紡紗技術的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十一五”紡織工業科技 進步發展綱要》的制訂過程中,曾定量化地提出集聚 紡紗規模的發展規劃,擬在“十一五”期間集聚紡紗 規模從3O萬錠增加到300萬錠。在產業發展政策 的引導和鼓勵下,國內集聚紡紗技術實現了市場化 過程的良性循環,國產化集聚紡紗裝置的大規模商 業化應用及下游產品市場應用的有效開拓,使集聚 紡紗技術在“十一五”期間得到了超預期的發展,詳見表1。
.png)
從表1可見,“十一五”期間集聚紡紗錠的市場 規模加速放大,約在2008年就達到了300萬錠的應 用規模;到2010年底,集聚紡紗的應用規模為720 萬紗錠;比預期的300萬錠超過420萬錠,實現預期 的240%。
目前國內應用的集聚紡紗裝置國產化率已高達 82% 以上。國產化應用的集聚紡紗技術結構均為非 原創的技術,主要結構形式為仿制德國緒森公司的 三羅拉網格圈氣動集聚和日本豐田公司的四羅拉網 格圈氣動集聚兩種形式。主要制造廠商均為非主機 制造廠商,包括江陰華方、寧波德昌、常州同和、無錫 萬寶、無錫集聚等十多家民營企業。 集聚紡紗技術生產的紗線品種也在不斷拓展,不僅應用于生產棉紡普梳和精梳紗,也用于生產半精紡和毛紡;不僅可以紡制集聚單紗,還能紡制如集聚包芯紗、集聚賽絡紗、集聚賽絡菲爾紗、集聚賽絡包芯紗和集聚花式紗,以及集聚紡、賽絡紡、包芯紡和花式紡紗技術的復合應用。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