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基本技術路線
香蕉莖桿收割一破片一分類分級一壓榨或刮雜一 干燥一脫膠一纖維后處理一檢驗一蕉麻纖維成品。
1.3膠質分析與纖維形態結構觀察
目前香蕉莖桿纖維還沒有制定相關檢驗標準,可參 照采用GB5889—86苧麻化學成份分析方法,對纖維的 形態觀察按光學顯微鏡操作規程進行。其中送檢測樣品 有原麻和化學脫膠麻。
化學脫膠流程:煮練一排液一凈洗一熱洗(95ºCx 20min)一冷洗一脫水一給油一脫水一晾干。
煮練:固堿質量濃度8g/L,三聚磷酸鈉質量濃度2g/L,浴比1:20,加熱95℃,時間3h。
凈洗:洗滌劑質量濃度2g/L浴比1:20,加熱95℃, 時間40min。
給油:ZY一1油劑2%owf,浴比1:20,加熱50℃,時間 20min。
1.4氧化預處理
氧化預處理脫膠流程:氧化預處理一煮練一排液一 凈洗一熱洗(95℃x2Omin) 冷洗一脫水一給油一脫水一晾干。
氧化預處理配方:尿素3g/L,30%雙氧水6mL/L, pHl0(以固堿調節)。浴比1:20。
氧化預處理工藝條件(三種工藝方案):
1#:60℃x2h
2#:80℃x20min
3#:室溫16h。
其它后續加工與1.3方案相同。
1.5膨化工藝試驗
膨化預處理脫膠流程:膨化一氧化預處理一煮練一 排液一凈洗一熱洗(95℃x2Omin) 一冷洗一脫水一給油一脫水一晾干。
膨化工藝條件(三種工藝方案):
1#:清水
2#:純堿液3g/L
3#:固堿液1 L
注:3種工藝方案浴比1:20,95℃x30min。
2結果與分析
麻纖維的提取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已日臻完善。麻纖維脫膠技術實際上包括兩類,一類是長纖維脫膠,以苧麻脫膠為代表;另一類是短纖維脫膠,包括大 麻、黃麻、菠蘿麻和香蕉麻等。脫膠技術已從傳統的粗放 型(強堿高溫)向集約化(氧堿一浴)、生物法和生化聯合 法方向發展。苧麻脫膠技術更多的是考慮膠質以快速、 高效和生態的方式去除,而不用顧慮成品精干麻受損, 因為苧麻長纖維具有優異的抗酸堿氧化劑特性。短纖維 脫膠最后是以工藝纖維成型,膠質的去除與留存必須多 方面統籌兼顧:一是膠質不可完全去除;二是膠質成份 與含量隨纖維種類的不同有較大的差異;三是加工纖維 可紡性能指標符合后續加工要求。有鑒于此,短纖維脫 膠亟需找到一條切合實際的技術路線,并通過不斷探索 研究完善其理論內涵。
2.1香蕉麻化學成份
香蕉麻原纖維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由纖維素、半纖 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物質組成,其纖維素含量相對亞 麻和黃麻較低,半纖維素與木質素含量較高,故纖維的 光澤、柔軟性、彈性和可紡性等均稍遜于亞麻和黃麻。 香蕉纖維化學成分含量測試按照GB 5889—86《苧 麻化學成分定量分析方法》規定進行,本地香蕉纖維的 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png)
另外產地不同,原麻分類除雜過程不同,都對化學成分測試結果帶來較大的影響。
表二是陳敏碩士論文的相關數據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