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提高上染率的措施
生產(chǎn)實踐證明,提高中溫型活性翠藍的上染率,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四點。
2.1 強化絲光效果
染色半制品經(jīng)絲光處理,纖維內(nèi)的自由空間會顯著增大增多,因而能有效提高活性翠藍的擴散速率。
試驗條件
(1)織物 全棉紗卡36. 9 tex×49. 2 tex 425根/10 cm×220根/10 cm(經(jīng)汽蒸退煮、氧漂)
(2)染色 染料4% (owf),六偏磷酸鈉1. 5 g/L,食鹽60 g/L,純堿20 g/L;浴比1∶30, 80℃吸色40min并固色60 min,之后水洗、皂煮、水洗。
(3)檢測 采用DatacolorSF 600X測色儀檢測,以未絲光半制品的得色量(色力度)為100%進行比較。
.png)
由表1可知,染色半制品經(jīng)燒堿絲光處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活性翠藍的上染率,特別是經(jīng)220 g/L以上燒堿(100% )“全絲光”處理,其相對上染率可提高80%以上。可見,絲光預(yù)處理是提高活性翠藍上染率的關(guān)鍵措施。對棉織物進行絲光處理,堿濃應(yīng)保持在220 g/L
以上。高堿濃才能產(chǎn)生“全絲光”效果,即使堿濃波動,也不會對絲光效果造成明顯影響,染色質(zhì)量穩(wěn)定。絲光堿濃為180~220 g/L,不少印染企業(yè)為了節(jié)能降耗,片面降低絲光堿液濃度,實際只能獲得“半絲光”效果。在絲光過程中,堿濃一旦發(fā)生波動,染色質(zhì)量就會受到影響,易產(chǎn)生各類色差。近年來,許多印染企業(yè)在棉織物前處理中,采用堿氧或酶氧一浴冷堆、(短蒸)、水洗工藝。該工藝在體現(xiàn)節(jié)能的同時,卻存在著毛效欠佳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棉纖維絲光的透徹程度。此時,即使再采用濃堿(220 g/L以上)絲光,也難以獲得穩(wěn)定的“全絲光”效果,僅能達到“半絲光”或“表面絲光”,活性翠藍的上染率也依然沒有顯著改觀。
2.2 采用高溫染色
不同染色溫度下活性翠藍的得色量見表2。
.png)
由表2可知,染色溫度從65℃提高至80℃,活性翠藍的上染率明顯提升。特別是未絲光的半制品,高溫(80℃)染色的上染率比中溫(65℃)染色可提高近20%。這主要是由于提高染色溫度,棉纖維充分溶脹,上色能力明顯改善。經(jīng)濃堿絲光的半制品,高溫(80℃)染色的得色深度比中溫(65℃)染色提高10%左右。這主要是由于提高染色溫度,使染料分子的溶解度和活化能相應(yīng)提高的緣故。可見,采用高溫(80℃)染色,是提高中溫型活性翠藍染棉上染率,改善染深性的重要舉措。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