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工藝執行的方便性
(1)便于操作 在制定工藝時,在保證工藝參數準確的前提下,必須充分考慮使操作工操作簡單和方便,不是越細、越復雜就越好。
(2)流程簡單 從工藝穩定、方便操作、方便控制的角度制定流程。
(3)容易掌握 目前印染行業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制定的工藝要易于被掌握。
3.3 工藝實施的穩定性
(1)重現性好 染色續缸、跟缸續染及客戶補單時,工藝流程及參數重現性要好。
(2)工藝參數穩定 體現在設備性能、工藝配方、原料等方面要較穩定。
3.4 工藝的延伸性
(1)伸縮性 可在一定的范圍內對工藝進行微調。
(2)適應性 在一定范圍內,工藝應具有較好的適應性,減少單一性。隨著被染物品種的增加,應提倡一個工藝多能,否則工藝曲線太多,會導致管理復雜化。
3.5 分析大小樣之間的規律
從小樣到大貨,再從大貨返回到小樣,尋找規律和調整規律。
3. 5. 1 色光一致偏淺
相對來說,這種情況經常會出現。這主要與大小樣之間的工藝強度有關。應采取每10~20缸為一組分析,從中找出深幾成的規律,與復樣員聯系,配方進行適當調整。
3. 5. 2 深度一致色光偏深
從試驗記錄中找規律,調整偏深色光染料的用量,檢查復樣的皂洗濃度、溫度、時間。
3. 5. 3 深度一致色光有偏差
若該現象偶爾出現,可檢查本缸配方、稱料準確性和操作的無誤性。同一缸、同一個配方條件下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時,必須檢查染料配伍性、上染速率、染色時間、加堿固色的計量流量等因素。
3. 5. 4 車間配料的準確性
除檢測染料質量、批次及是否受潮外,還應檢查中控室化料系統計量是否準確,化料是否正確,清洗是否干凈。通過分析生產結果,尋找調整方案并合理實施。
3.6 大樣工藝的穩定性
(1)浴比 放樣生產時,總計劃及排缸計劃一定要提前通知化驗室,復樣員則根據生產排缸計劃進行同一浴比的復樣。如果排缸計劃臨時改變,原則上采用相近相似的染缸。如果要改變浴比,必須根據經調整配方染料的用量,或重新打樣。
(2)溫度 升溫速率、保溫時間需要嚴格控制,領班和工藝員要經常督促抽查。
(3)循環 打樣和復樣的循環方式不同,大小樣的深度和得色率會有差異,應尋找規律進行調整。
3.7 檢查大小樣使用的染料批次和處方
為了提高大小樣之間的一次成功率,使用的染料的批次、力分和生產廠家必須一致。建立健全的化驗室與生產車間之間的打樣和復樣配方的審核與檢查體系。目前,大多數企業打樣、復樣后,仍然采用人工抄寫配方交給開單員的方式,而經常存在因小數點點錯、數字抄錯,造成染色產品不合格、回修、改色等隱患。有條件的企業可采用局域網進行數據信息交換,從減少由于筆誤而造成的損失。
3.8 染料入缸時加強自檢和驗色
采用該方法雖然有些煩瑣,但對于漏審的配方、稱料間稱錯染料等,增多一次把關的機會,從而減少被染物、水電汽、能源和人工的浪費以及交貨期的延遲。
4 結語
染色打樣、復樣、生產的一次成功率,是企業的染色工藝、設備、生產技術管理、員工整體素質的綜合體現,是企業管理諸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只有全面提高企業綜合技術水平,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產品的“一次成功率”,達到節能減排,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目標。
<<上一頁[1][2][3][4][5][6]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