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布幅寬/cm 121
擴布幅寬/cm 134
超喂/% 25~30
下機布幅寬/cm 146
下機布克重/g·m-1215
3 技術關鍵點及控制措施
3.1 坯布絲光及控制措施
絲光的技術關鍵是對燒堿濃度、張力和時間的控制。經多次試驗,確定最佳工藝控制參數:絲光(燒堿濃度240 g/L(44吐氏度),軋堿溫度40~50℃,速度20~25 m/min)→70℃熱水洗→80℃熱水洗→90℃熱水洗→95℃酸洗→水洗→軋水出布。整個絲光過程應盡可能保持低張力,緯向保持自然幅寬。
3. 2 XLA彈性的形成與穩定
XLA彈力織物的染前處理是形成與穩定彈性的技術關鍵。受熱過程中,XLA纖維的軟鏈段及其共價形成的點式網狀結構,會發生分子鏈交聯點的熔化與還原重排。因此,織物彈性的優劣不僅取決于XLA自身的性能,更取決于染整加工過程。
研究發現,織物結構影響其彈性,升溫工藝的控制影響其回彈性。控制措施為常溫下加入染化料,進布后緩慢升溫,其目的是激活XLA分子軟鏈段的交聯點。升溫到50℃時,保溫一定時間,再升溫至60℃進一步激活大分子,采取多級保溫、多次升溫的方法,使其形成穩定的彈性。然后,再根據另一組分纖維的性能進行染前處理和染色。如果在染色過程中再重復一次上述工藝,織物彈性會更加穩定。為了多次形成網狀交聯結構,增加織物的回復彈性,一定要降溫至
70℃以下排液,目的是使大分子鏈段緩慢冷卻穩定再烘干定形。一般來說,一旦形成穩定彈性后,即使再次升溫,對彈性的影響也小于第一次。所有的彈性織物,在濕加工處理及烘干定形中,都必須采用低張力,盡可能在松弛狀態下進行。
3.3 彈性織物烘干與定形
XLA纖維是一種耐熱的彈性纖維,因此織物的定形與烘干溫度決定于另一組分纖維。就XLA纖維而言, 130℃的定形溫度就能使織物尺寸穩定。為了保證織物的彈性,一般以染色后布面拉平的自然幅寬為基準,不宜過度擴幅。
<<上一頁[1][2][3][4]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