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能源日趨緊張,冷軋堆染色技術正逐步推行。冷軋堆染色工藝介于浸染工藝和連續軋染工藝之間,是一種半連續化軋染工藝。冷軋堆染色是一種低能耗,對環境污染小、高效率、短流程的工藝,具有生產效率高、準備周期短、重演性好、固色率高及染料滲透性極佳等優點。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冷軋堆染色工藝進行紡織印染生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然而,在實施冷軋堆工藝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冷軋堆染色工藝條件
1.1冷軋堆染色對染料的要求
冷軋堆的染色機理分吸附、擴散、固著三個階段。冷軋堆是在不加熱的情況下,通過浸軋染液使纖維素膨脹,從而使染料分子轉移到纖維內部,所以要求染料的擴散性良好、對纖維的親和力以及直接性要低,保證織物的勻染,有利于克服頭梢色差現象。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具有比較適中的反應性。在染色過程中,控制乙烯砜的形成,使染料有充分的時間擴散到纖維內部,以獲得較好的勻染、透染效果。所以乙烯砜染料很適合冷軋堆染色。
1.2冷軋堆染色對堿劑的要求
染料與纖維的反應速率不僅取決于染料的反應性大小,也取決于堿劑的強度,不同種類的染料所選用的堿劑也不同。冷軋堆染色固色方法有純燒堿法、燒堿一純燒堿法、燒堿一磷酸三鈉法、燒堿一水玻璃法四種。采用硅酸鈉與燒堿的混合液為冷軋堆染色工藝的堿液,這種堿液可得到最佳得色量。燒堿保證了冷軋堆的堿性而硅酸鈉則可作為緩沖劑。
1.3冷軋堆染色對被染半成品的溫度要求
前處理加工的半制品,溫度不均是產生頭尾色差和左、中、右色差的原因之一。在冷軋堆染色工藝中,布身溫度過高染料水解加劇;布身含濕不均,浸軋后導致帶液濃度不均,形成色差。因此,半制品在浸軋前一定要將濕度調均勻,將溫度降到30℃以下。對溫度的控制是冷軋堆染色成功的關鍵。一般冷軋堆染色工藝溫度控制在20~30℃之間。
1.4冷軋堆染色對導布張力的要求
浸軋織物的張力變化導致織物滲透帶液不均,形成織物色澤的波動。因此在染色過程中應避免發生“壓布”,大卷恒張力退布,使進布張力發生較小波動。
1.5冷軋堆染色對浸軋染液的用水要求
軋液一定要用軟水,因為硬水會使硅酸鈉形成不溶物,粘在輥筒上,輥筒表面在烘干后不可避免地會形成一層硅酸鈉薄膜,所以輥筒表面常常用冷水沖洗。
1.6冷軋堆染色對堆置時間的要求
堆置的時間視染料的性能和堆置的溫度來決定,少則24h,多則24h以上。布卷堆置保持4~6r/min的速度不停地轉動,以防布卷久置不動,染液下沉,導致布卷深淺不均。
1.7恒線速度恒張力收卷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