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樣和放樣生產調整處方時,要注意染料上染性能對染色過程中色光的影響。如果所拼染料親和力或上染速率有較大的差異,染色時就會出現初開車時產品色光符樣,一段時間后色光發生變化的現象,即所謂色光逐漸減弱的現象。另外要注意染料的熱變色性能的干擾,如前所述,一般綠色染料受熱時偏藍光,冷時偏黃光。因此仿樣、大車試樣和正常染色生產修正染色處方時,應根據染料的擴散性、親和力、上染速率等性能,對染液進行合理追加或沖淡。同時對于熱變性染料要等被染織物冷卻之后再判斷色光,進而對工作處方進行修正,以避免受染料熱變性的影響與干擾。
此外,必須對染色過程中的工藝條件和參數進行嚴格控制,實施工藝條件及參數標準化,以有效地控制色差。
2.1.3 強化機臺仿樣、放樣管理
由于化驗室的染色條件與生產車間機臺實際染色條件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正常染色處方要進行如下順序的修正:小樣處方修正→大車試樣處方修正→正常染色處方修正,之后才能實施正常的染色生產。
在整個染色處方修改過程中,要加強管理,強化技術跟蹤,掌握大車放樣情況。化驗室仿小樣和正常染色生產時要按照規定的工藝條件及參數,不能以改變工藝參數來調整色光;大車試樣的工藝條件及參數要與正常染色生產一致。
2.2 前后色差的預防與控制
染整加工過程中,染色織物的前后色差主要受配料、化料、半成品質量、工藝條件,以及參數的波動、設備機械性能這幾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預防和控制織物染色的前后色差,就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與實施控制:
2.2.1 嚴格控制半成品質量
織物前處理效果好,退煮漂做到勻、凈、透,毛效、白度一致,絲光足,pH值穩定在6.5~7,這是織物染色成功的根本所在。必須強調的是,染同一色澤的織物,要用相同的前處理工藝,并盡量選用同一廠家坯布。另外,染淺色、鮮艷色時,需要選擇白度一致的染坯,因為染坯的白度決定了染色成品的色光。
2.2.2 染液配制標準化
稱料前要檢查衡器是否準確;稱料時按照生產工藝處方準確稱料;稱料后要把余下的染料桶蓋好、封好,以防止染料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影響染料凈值。特別是調色光的染料,應根據所需用量將染料一次性稱出研磨,然后再均分使用。另外,化料操作方法的統一化、標準化,都是解決織物染色布前后色差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
2.2.3 加強生產現場與操作管理
半成品的含濕量對織物染色生產的影響是相當明顯的,必須強化對染前半成品的管理。生產車間可根據貨單情況以及生產進度,控制好半成品的存量,對半成品實施封蓋管理,確保半成品的濕度保持上下一致或在一定的范圍內,以避免織物染色時產生前后色差。另外,生產工藝及參數的波動也會造成織物染色時出現前后色差。因此,加強生產現場與操作管理,是解決與預防織物染色布前后色差的有效手段之一。
2.3 染色布左中右色差的預防與控制
染色織物在連續軋染生產過程中產生左中右色差的主要因素有:半成品毛效、白度、布面含漿量、布面pH值等左中右不一致,均勻軋車壓力,織物在預烘箱內所受的熱處理,活性染料焙烘、熱溶染色和補充染化液不當等。因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
2. 3. 1 半成品質量的控制
加強前處理半成品的管理,尤其強調半成品效果與質量的一致性,也就是布面要勻。否則,會造成染色織物的左中右色差,而且這種色差在染色時較難控制與解決。另外,需特殊染整加工的織物的半成品質量更要嚴格控制。例如,磨毛產品的染整加工中,若半成品磨毛不勻或左中右毛效不一致,織物染色后就會產生左中右色差。因此,實際生產中強化織物的前處理,為染整加工提供合格的半成品是關鍵。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