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毛織物后整理的工藝
試樣為全毛織物,由上海某毛紡廠提供,經密為195.5根/10cm,緯密為185根/10cm,面密度為174.5g/m。
1.1.1毛織物柔軟整理的工藝
柔軟劑為CibaUltratexUMnew,pH值4.5—6.5。工藝流程:布樣浸人40L、浴比為1:30的柔軟劑溶液中一在25℃左右浸泡數分鐘一二浸二軋,軋液率在50%左右一將布樣放人70一80℃烘箱中預烘5min—110℃焙烘3—4min一取出布樣。
1.1.2毛織物阻燃整理的工藝
阻燃劑為cibaFlovanBU,pH值6.5—7.0。
工藝流程:將毛織物在工作液內二浸二軋(軋液率保持在50%)—0℃烘干一120℃焙烘5min—取出布樣。
1.1.3毛織物防縮整理的工藝
防縮劑為水溶性聚氨酯,pH值6.0~7.0。工藝流程:將毛織物在水溶性聚氨酯工作液內二浸二軋—80℃烘干5min----160℃焙烘3min一取出布樣。
1.2毛織物后整理前后物理機械性能的測試
1.2.1測試標準與設備
布樣準備與檢測過程均參照最近頒發的國家標準,實驗儀器為YG026B型電子織物強力機、YG033A型落錘式織物撕裂儀、YG541型折皺彈性儀、YG501型織物起毛起球儀和織物耐磨儀(加壓重錘為250g,粗A.100型碳化砂輪)。
1.2.2毛織物物理機械性能的測試
本文所列出的實驗數據均為滿足實驗誤差要求的多次測試數據的均值(見表1、表2)。從表1中可以看出,不論經過何種后整理,織物密度與面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主要是因為在實驗室整理織物時沒有進行拉幅處理,即使在大生產中,面料的經緯密度也會提高(成品布比坯布密),織物經緯向產生一定的收縮。另外,本次所有整理均為“加法整理”。
.png)
2整理前后物理機械性能的差異分析
2.1拉伸斷裂性能的差異分析
表1的數據表明,柔軟整理后的織物經緯密各提高3.32%、4.32%,經緯向強力同步增長了3.24%、3.00%,經緯向斷裂伸長率下降了0.8%、4.74%。
考慮了整理后織物密度的影響,可以認為:采用有機硅類柔軟劑整理,其甲基與硅之間C—Si鍵是飽和的∝鍵,旋轉自由;而側鏈與端基均為甲基,不能自身交聯成網狀結構;且甲基定向排列,極性小,相互作用力低,故無增強效果,柔軟整理的織物經緯向斷裂強力均無明顯變化,而經緯向斷裂伸長率稍有下降。阻燃整理后織物經緯密各增長8.70%、l4.86%,經緯向強力下降了11.59%、4.14%,經緯向斷裂伸長率增長9.98%、7.07%。在考慮了密度的影響后,可以認為:阻燃整理后因纖維不易產生滑移,部分纖維受到損傷,其織物的經緯向斷裂強力出現明顯下降,而經向斷裂伸長率有一定增大。防氈縮整理后織物經緯密各增長4.35%、8.92%,經緯向強力增長3.97%、2.74%,經緯向斷裂伸長率降低了0.2%、1.92%。在考慮了密度的影響后,可以認為:采用水溶性聚氨酯防氈縮整理,其織物的經緯向斷裂強力稍有下降,影響較小,而經緯向斷裂伸長率無明顯變化。從織物的拉伸斷裂功來看,柔軟整理、防氈縮整理后的織物無明顯變化,而阻燃整理后的經向斷裂功下降明顯。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