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結果與討論
2.1 前處理工藝分析
若按常規的前處理方法,應先對棉/牛奶蛋白纖維中的棉纖維進行煮練,以去除漿料和棉籽殼[2],但經100℃燒堿處理30 min,會使牛奶蛋白纖維發硬,色澤萎暗而失去光澤。拉舍爾毯采用的是經編絨紗,其中的棉纖維無需上漿,所以不需退漿煮練;而牛奶蛋白纖維只需漂白即可。本試驗采用雙氧水對棉/牛奶蛋白纖維拉舍爾毯進行漂白處理。
在前述的工藝流程和條件下,討論雙氧水用量對拉舍爾毯前處理效果的影響,如表1所示。
.jpg)
表1表明,當雙氧水用量為12~14 g/L時,處理的綜合效果較佳,故選擇此范圍用量。
在直接漂白坯布時發現,棉籽殼在膨化時會產生黃汁而沾污布面,烘干后會在布面上形成米粒大的黃點。為解決該問題,首先考慮選用有效的化學助劑,如高效精練劑,可起到分散黃汁、防止沾污的作用,高效精練劑的用量對漂白后布面黃點個數的影響見表2。
.jpg)
表2表明,當高效精練劑用量為6~8 g/L時,已達到要求的處理效果。
選擇恰當的工藝條件,如降低軋余率,減少布面的含液量,可限制棉籽殼黃汁的擴散。另外,采用長環掛蒸方式漂白,也可防止布面之間接觸而造成沾污。還可添加一定量的增白精練劑,使白度達到理想的效果。
2.2 染整工藝分析
純棉拉舍爾毯一般采用常規活性染料染色、印花,固色堿劑采用純堿或小蘇打,工藝過程為染色、印花后先烘干再汽蒸。但由于牛奶蛋白纖維不耐堿,若采用堿劑固色,在烘干過程中,布面上的堿劑濃度會增大,牛奶蛋白纖維會變性而失去優良性能。因此,試驗選用在中性條件下固色的CN型中性活性染料,不僅能有效掩蓋布面斑點,而且當織物白度不高時也能達到較鮮艷的色澤。此外,采用CN型中性活性染料染色還具有工藝流程短、染色后直接蒸化而不需烘干等優點。
CN型中性活性染料是一種具有季銨型吡啶甲酸基團(Quaternary Nicotinate)反應基的三嗪型(Triazi-nyl)活性染料。在中性高溫(100~130℃)條件下,和纖維素纖維的反應式如下:
.jpg)
在中性高溫(100~130℃)條件下,它和牛奶蛋白纖維的反應式如下:
.jpg)
由以上反應式知,CN型活性染料與棉或牛奶蛋白纖維反應,均會釋放出吡啶酸,并以此中和染浴中的堿性,故可在中性條件下固著于纖維。需注意的是,在染色、印花后的柔軟整理中,不宜選用蠟狀拒水型柔軟劑,而應選用親水型柔軟劑,以使牛奶蛋白纖維吸濕透氣的特性充分顯示出來。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