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整經工序
為了減少在整經過程中產生過多的毛羽及伸長,要求整經采用“中車速、中張力、小伸長”的工藝路線,盡量減少接頭、倒斷頭和絞頭,特別要注意控制整經過程中的經紗張力。排列與卷繞均勻是織造時梭口清晰的重要保證。張力盤配置采用前重后輕,邊紗適當加大,避免松邊和邊部異常,以保證經軸質量。采用D3-1000型整經機,車速500m/min。
3.2.2漿紗工序
漿紗質量是造成織機停臺、影響織機效率及織物質量的關鍵,漿紗織軸的倒斷頭、絞頭是影響該品種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為確保織軸開口清晰度,減少斷頭,應合理地選擇漿料配方。
滌棉紗選用以PVA-1799、JS-1PVA為主,配以高濃低黏F2-2上漿劑、丙烯酸酯類漿料及963抗靜電劑,對漿液的黏著性、耐磨性、滲透性、提高漿膜的柔韌性起到很好的作用,達到貼伏毛羽、增加漿膜完整度的目的,降低了漿紗毛羽和干分絞再生毛羽。滌棉混紡紗漿料配方:PVA-179937.5kg,JS-1PAV25kg,F2-2上漿劑37.5kg,ZXW-125kg,963抗靜電劑2kg,SLM0-962kg。T12.3tex紗漿料配方:JS-1PAV50kg,PVA12.5kg,F2-237.5kg,ZXW-125kg,963抗靜電齊02kg,SLM0-962kg。
采用S432型漿紗機生產,選用“高壓、高濃、中速”工藝路線,壓漿形式為雙浸三壓。漿紗各部分張力設定原則為:經軸退繞張力偏小設定,使紗線在生產過程中能正常退繞而不出現打扭現象,保證紗線強力和彈性;漿槽內紗線張力偏小掌握,以減少紗線在漿槽中的濕態伸長;濕區張力的確定以減少濕伸長為目的,盡量偏小掌握;干區張力以有利于紗線分絞,適當偏大掌握;卷繞張力和織軸托紗張力偏大設定,以獲得良好的織軸形成。上漿主要工藝參數:車速60m/min,退繞張力320N,進紗張力130N,分絞張力l600N,烘箱牽伸系數v1為1.0020,V2為1.0005,卷繞張力2500N,托紗張力2700N,上漿率13.8%,漿液黏度9s~lls(水速4.2s),壓漿力I速度5m/min(10kN),壓漿力Ⅱ速度60m/min(21kN)。
3.2.3穿綜工序
為使穿綜方便,該品種生產初期采用順穿法,但按這種穿法上機后,部分經紗因縮率小變得松弛,經向起圈緯縮嚴重,阻緯造成緯停高。增加張力,斷經增加,經縮未徹底解決。通過對組織圖和織物實樣分析,發現起圈緯縮均位于二上二下組織上,為此將穿綜工藝調整為1324;其次通過調整開口大小,使交織點較少的二上二下組織伸長相對減小,避免過分松弛。由于前頁綜的開口角大,能有效地減少經縮和緯停。
3.2.4織造工序
該品種在ZAX9100型多臂織機上織造,針對兩種組織張力差異較大的問題,采用“早開口、等后梁、小開口、大張力”的工藝配置。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