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從表2可以看出,經(jīng)淡堿絲光和半絲光工藝處理后,棉粘交織物染色時得色均較深,色澤均勻;但半絲光工藝處理織物的手感稍硬,門幅收縮大,織物擴幅困難,縮水率難以達到要求。因此,宜采用淡堿絲光工藝,絲光堿質(zhì)量濃度為110~120 g/L。
1.4 預定形
預定形是為了有效控制織物門幅和布面平整,減少加工疵病。預定形工藝條件:溫度150~160℃,車速40 m/min,門幅288~290 cm。
1.5 染色
將未絲光和經(jīng)不同絲光工藝處理后的棉粘提花交織物進行活性染料單色和三拼色小樣試驗。
(1)染色處方
活性染料/% (owf) x
元明粉/(g/L) 20~40
純堿/(g/L) 15~20
染色工藝曲線
.jpg)
(2)染色同色性測試
將染樣折疊成4層,采用Datacolor測配色系統(tǒng)在小孔徑和D65光源下,測定最大吸收波長處的K/S值,按式(1)計算棉纖維和粘膠纖維的同色平衡指數(shù)K。若K=1,棉與粘膠纖維同色性好;K>1,粘膠比棉纖維
得色深;K<1,粘膠比棉得色淺。總之,K值越接近1,同色性越好。
同色平衡指數(shù)K=(K/S)粘/(K/S)棉 (1)
棉/粘膠提花交織物經(jīng)不同絲光工藝處理后的單色同色性及三拼色色差試驗結(jié)果見表3。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