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滌綸長絲,由于特殊的異形截面形狀,因而纖維透明、光亮,具有閃光性,且在風格特性、懸垂性及彈性方面均有明顯改善。但是,三角形截面的纖維比表面積大,因而易于吸附染料,上染速率快,染色不容易均勻。為改善三角形超有光功能性滌綸針織物的染色性能,提高織物的勻染性和上染率,特別是增強織物的明度和彩度,本項目對不同染色條件(染料濃度,染色溫度、時間、浴比)下的染色效果(K/S值、L*、C*)進行測試,并通過正交試驗,確定最佳染色工藝條件。
1 試驗與測試
1.1 儀器
RJ-9512高溫型染樣機(上海染料化工廠),FA2004電子天平,MSC-1多光源分光測色計(日本須賀株式會社)。
1.2 材料
織物 三角形超有光功能性滌綸針織物(57dtex/36f滌綸FDY,經前處理)。
染料 分散紅3B,分散黃RGFL,分散藍2BLN(均為工業品)。
助劑 磷酸二氫氨(化學純),擴散劑NNO(工業品),洗衣粉(民用)。
1.3 試驗方案
1.3.1 試驗因素水平
為確定三角形滌綸長絲針織物的最佳染色工藝,采用L9(34)進行正交試驗,見表1。
.jpg)
表1 染色工藝因素水平表
1.3.2 染色工藝流程
滌綸針織物(5g)→浸濕→擠干→染色(染料,磷酸二氫銨2g/L,擴散劑NNO1g/L)→熱水洗→皂洗(皂粉2g/L,溫度95℃×5min)→熱水洗→冷水洗→熨干
1.3.3 染色工藝曲線
1.4 織物的顏色測試
試樣投入高溫型染樣機中,在設定的正交試驗條件下,分別進行染色及后處理,然后進行測試。
染色織物折疊四層(不透光),每個試樣測定四次,取平均值。
1.4.1 表面深度K/S值
表面深度值用Kubelka-MunkK/S值來表示,即:
K/S=(1-R)2/2R
式中:R為有色試樣最大吸收波長下的反射率。K/S值越大,表示織物染色后的得色量越高,顏色越深;反之,K/S值越小,則表示織物染色后的得色量越低,顏色越淺。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