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牛仔布是以靛藍染色的經紗和本色的緯紗采用三上一下右斜紋組織交織而成的。利用靛藍染料的環染及濕摩擦牢度差的特點, 通過特殊的水洗方法使之均勻脫色或局部褪色而獲得“石磨藍”及“穿舊感”的外觀效果〔1〕。利用纖維素酶對靛藍牛仔布進行水洗以獲得陳舊外觀效果的工藝越來越受到重視。纖維素酶是催化水解纖維素的酶類的總稱, 是由多組分酶組成的酶系。它能作用于天然或再生纖維素纖維, 包括棉、麻、竹纖維、粘膠纖維、Lyocell 纖維等。它通過對織物纖維表面的剝蝕作用, 使織物表面被磨損, 染料被剝離, 產生水洗石磨的外觀, 同時基本解決了浮石水洗整理中存在的問題, 加工質量好〔2〕。纖維素酶洗靛藍染色織物后, 除產生返舊效果外, 對織物的其它方面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酶洗加工的質量,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織物返舊效果
織物的返舊效果是衡量纖維素酶洗效果的關
鍵, 也是在水洗行業中評價纖維素酶“起花”性能的依
據。在水洗行業中用于返舊整理的纖維素酶可分為酸
性、中性和弱堿性, 其中常用的為酸性和中性纖維素酶。通常情況下, 酸性纖維素酶有更好的返舊效果。
如何對返舊效果進行評價是比較麻煩的問題,在實際生產中缺乏嚴格的標準, 往往依靠經驗判斷。近年來, 國內外很多學者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但距離推廣應用還有一定的差距。Arkady P. Sinitsyn 等人在研究不同組分纖維素酶的返舊效果時, 采用掃描儀( Mustek MFS- 12000SP scanner ) 對酶洗后織物進行掃描, 對所得到的圖像( 300dpi ) 用Adobe Photoshop Software 進行分析,用空白樣品( 未經酶洗) 與實驗樣( 酶處理) 的B( blue ) 值之差來反映返舊的效果。另外, 可根據CIE L值對返舊效果進行判斷。CIEL值越大, 說明織物上染料顏色越淺, 返舊效果越明顯。Merih Sarisik 等在判斷纖維素酶的石磨效果時采用了此方法。結果如表1所示, 也與實際情況符合.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