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配棉方案5所用原棉屬于2003年度新棉,因籽棉在收購過程中價格上漲,摻水現象較嚴重。棉花加工企業在收購加工時又沒有分級軋棉,造成棉花混級現象嚴重,再者摻水使籽棉回潮增大,棉花加工廠在加工過程中,因籽棉回潮過大,纏膠輥現象多,束絲增加,而且雜質也不利于清除,因此該批原棉整體加工質量差。我們通過分析成紗質量情況,棉結雜質較多導致條干、粗節惡化;從原棉的性能指標分析看,主要原因是主體長度短,短絨率增加,有害疵點增多。對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對原棉放濕,控制棉卷回潮率在7.0%~8.0%,使雜質在清棉工序大雜早落,不要打碎,將FAl06型機打手速度由560 r/min調整為460 r/min,FA106B型機停開,因為該批棉花在加工過程中經過皮棉清理處理,對棉纖維的損傷很大,短絨率為14.76%就是很好的證明;
②梳棉機上采取先預分梳后除雜的工藝,將刺輥第二塊分梳板去掉,留下第一塊用來預分梳并除雜;
③梳棉機蓋板速度由原來的140 mm/min調整為240 mm/min,從蓋板花來看,排出的雜質明顯增多,而且還有部分黃染和碎小的棉花葉片,生條結雜減少近40粒/g;
④將梳棉機道夫速度由24.8 r/min調整為18 r/min,并適當減小生條定量,但要保證生產供給平衡;
⑤通過測試半制品質量指標,粗紗薩氏條干明顯惡化至29%,對此我們分析纖維主體長度為26.22 mm,原來的隔距已不能有效控制纖維。對此我們將粗紗機后區中心距由59 mm調整為55mm,同理細紗機后區中心距由52 mm調整為50mm,條干得到有效控制,粗紗薩氏條干控制在18%~24%,細紗條干CV值在16%。
采取上述措施后的成紗質量見表2。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