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堿處理
滌綸結構致密,具有疏水性,耐堿性良好。但在高濃度的堿液中,特別是在高溫條件下, PET分子會發生水解,生成乙二醇和水溶性的對苯二甲酸鹽。由于PET分子結構中的苯環和2個亞甲基在化學結構上都較穩定, PET的水解過程實際上是大分子中酯基的水解斷裂過程。開始系屬于親核加成反應機理,由于結晶部分結構緊密,水分子不易進入結晶區,水解過程基本上在無定形區進行,分解后在纖維表面的分子脫落,稱為“剝皮”,因而在纖維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痕跡, 使纖維變細且具有親水性[24225]。
由于PET的親水性極差,就需要對滌綸表面進行堿處理。傳統的滌綸堿處理方式是滌綸在滲透劑和促進劑(一般為季銨鹽類促進劑)的共同作用下進行堿處理[25227]。浙江理工大學的程貞娟采用傳統的堿處理方法使滌綸織物具有真絲般的感覺[19]。蘇州大學材料工程學院的白秀娥改變傳統NaOH水溶液的處理方式,采用NaOH的乙醇溶液對滌綸進行堿處理,研究結果表明,利用乙醇溶液對滌綸進行堿處理大大縮短了處理時間,得到了與水相堿處理相同的效果[28]。鄭敏等人利用超聲波/堿協同處理滌綸,除去滌綸表面的低聚物,改善其染色性能[29230]。隨著堿處理工藝的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堿胺同浴對滌綸進行堿處理改性,而使纖維表面形成了深一層的凹槽,為改性滌綸的進一步整理打下良好的基礎[6, 31232]。
由于滌綸的直接接枝反應不易進行,且接枝率低,人們開始研究經堿減量處理后的滌綸的接枝反應。嘉興學院的徐旭凡將滌綸織物先進行堿減量處理,一方面使滌綸表面鈍化,另一方面旨在使表層滌綸分子中的酯基發生一定程度的水解,然后用殼聚糖溶液對它進行處理,處理后的滌綸的吸濕性、抗靜電性、耐起球性、手感等性能均有顯著變化[33]。美國的MatthewD. 等人利用經堿減量處理后的滌綸接枝牛血清蛋白,來改善滌綸材料與蛋白質的親和性能[34]。浙江理工大學的楊斌利用堿處理后的滌綸吸附殼聚糖整理劑提高織物的服用性能[35]。北京服裝學院的宋移團等人利用堿減量處理后的滌綸接枝衣康酸/丙烯酸來改善滌綸織物的染色性能[36]。
4 結語
滌綸的表面改性的方法已經被應用在了改善滌綸性能的很多方面,研究者已開始揚長避短,對滌綸的各種表面改性方法進行改進,越來越成熟的表面改性方法將應用在實際生產中。當然,改性后的滌綸的表征方法也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