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與本色紗相比,色紡紗在針織工業的應用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具體表現為:(1)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有色纖維以適當的比例混紡,可以紡制出色譜齊全的色紡紗,能較好地滿足針織用紗的需要;(2)色紡紗產品附加值較高,在后道工序中,可省去紗線染色或坯布染色工藝,同時又較好地滿足了成品色牢度的要求。本文以19.5tex的棉/羊絨(92/8)混紡紗為例,對棉與低比例羊絨色紡紗的生產工藝進行探討。
2 紡紗工藝流程
B262型和毛機-A002D自動抓棉機-A006B自動混棉機-A036B豪豬式開棉機-A036B豪豬式開棉-A092A雙棉箱給棉機-A076C單打手成卷機-A186C梳棉機-FA306頭道并條機-FA306末道并條機-FA401粗紗機-FA503細紗機-1332MD絡筒機.
3工藝要點與技術措施
棉與低比例羊絨色紡紗的生產與紡普通紗在原料處理及生產工藝上不同,棉占92%,而羊絨占8%,必須進行預處理,以適應棉紡設備的生產,生產的色紡紗主要用于針織產品,故在色澤、條干及結雜方面有較高的要求。
3.1原料的準備
棉纖維首先經染廠染成酒紅色,再進入棉紡廠,主體長度為29.1 mm,線密度為1.58dtex。羊絨纖維較長,色澤潔白,強力3.9cN,含油O.6%,經自制的牽切機牽切成主體長度為35 mm左右的短纖維。
3.2配棉與混和工藝
3.2.1 配棉根據來樣色卡和顧客要求,按比例進行配棉,并進行小量試紡,與樣色卡進行對比和調整,最后再進行大批量生產。
3.2.2和毛機的混棉工藝
棉與羊絨在開清棉工序之前,首先在B262和毛機中進行混和,由于混和比例差異較大,為確保混和均勻,保證混比正確,和毛工藝分三個階段進行,首先進行羊絨的混和,再與少量棉纖維進行假和,最后所有原料一起進行混和。具體過程是:
(1)第一次混和:將所有的羊絨纖維經和毛機進行和毛,并加適量的和毛油水,以減小羊絨纖維的摩擦因數和靜電,增加羊絨的可紡性。
(2)第二次混和:在第一次和毛后,悶放8h以上的羊絨,按羊絨:棉為1:1的比例進行混和,此次稱為假和,目的是確保混和均勻.
(3)第三次混和:按混紡比的要求,在和毛機上將假和后的原料與繼續投入的棉纖維進行最后的混和。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