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清梳工藝
清梳工藝以去除結雜、減少短絨的產生為原則。
因為有了和毛機的混和作用,所以開清棉工序以“多除雜、適當混和、適當打擊、提高棉與羊絨纖維的混和均勻度”為原則,打手宜選擇較低的速度以免損傷纖維,同時減少羊絨纖維的靜電及纏繞。兩個豪豬打手的轉速分別為529、474 r/min;綜合打手的轉速為903 r/min。
梳棉工藝以“提高分梳能力、減少棉結產生、減少短絨增加、去除細小雜質”為原則。所以,梳棉機的錫林與蓋板隔距必須緊而準確,機械設備的狀態要很好,在保持較高的錫林轉速前提下,適當降低刺輥轉速,適當增加蓋板的速度以減少短絨的增加量及提高短絨的排除量。主要工藝參數如下:錫林一蓋板的5點隔距分別是0.23、0.20、0.1 8、0.1 8、0.20 mm,錫林轉速324 r/min,刺輥轉速937 r/min,蓋板線速度198 mm/min,道夫轉速22 r/min。
3.4 并粗工藝
并粗工序以改善半制品條干均勻度與纖維伸直度為主要目的。采用FA306型并條機三上三下壓力棒牽伸型式,由于在主牽伸區中安裝了壓力棒,增強了對浮游纖維的控制,使條干得到改善. FA401粗紗機的牽伸型式采用了四羅拉雙短皮圈,將主牽伸區的集合器移到前面的整理區,使牽伸與集束分開,實行牽伸不集束,集束不牽伸,這樣就可縮小主牽伸區的浮游區長度,提高粗紗條干質量。
3.5 細紗工藝
3.5.1 減少成紗的細節由于針織物線圈為一空間曲線,孔隙大,組織松,透光度好,所以紗上的粗細節和條干不勻很容易顯露,尤其是細節易斷裂,使紗圈脫散。因此要求針織紗細節短而淺,對長細節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實踐證明,細紗后區牽伸倍數在1.2倍以下的彈性牽伸范圍內,總牽伸主要依靠前區牽伸,對防止細節有較好的效果。另外,適當增加粗紗捻系數,利用粗紗捻回防止牽伸紗條局部分裂,減小細節弱環紗段經高倍牽伸后產生長細節的可能性。當粗紗捻系數較大、細紗機后區牽伸倍數較小時,后區牽伸力將會增大,為此,適當放大細紗機后區羅拉隔距,以減小牽伸力.
3.5.2 采用較小的細紗捻系數為了滿足針織物手感柔軟,彈性好的要求,應采用較小的細紗捻系數,一般與機織緯紗的捻系數相近。細紗主要工藝參數如下:粗紗捻系數81,后區牽伸倍數1.15,后區隔距26mm,成紗細度19.5tex,細紗捻系數309。
4 結語
4.1 棉與低比例羊絨混色針織紗要求色澤均勻、與樣卡無差異、條干均勻、手感柔軟。工藝重點在于原料配比準確,混和料在開清之前利用和毛機進行了初步混和,使成紗中的低比例羊絨與高比例棉纖維能夠得到充分的混和,采用較小的細紗機后區牽伸及較小的細紗捻系數。
4.2在生產過程中,為了防止飛花,在生產車間需要用塑料膜或布簾將各個品種隔開生產,以避免成紗的色差。
4.3混合紡紗時,車間溫濕度需要得到很好的控制,濕度過低,羊絨易產生靜電,使條子繞羅拉、繞皮輥,且飛花現象嚴重。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