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紗染色每只筒紗內外層色差,經分析試驗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水質問題筒紗染色水質要求比較高,若水中硬度未去除或有懸浮物存在,則在筒紗中過濾沉積,造成染色內外層色差.
紗線收縮問題純棉艷麗的淺色因為染色前在精練漂白中遇強堿收縮比較嚴重,對筒紗染色內外層也會造成較大的色差.滌棉紗線在染色前可作13.℃xlsmin汽蒸處理,再卷繞成筒后染色,效果比較好.如果純棉深色不必經煮漂的紗線,可不經預縮處理;但染艷麗的淺色經煮漂后再繞成筒染色,效果比較好.
染料在滌綸纖維表面上染后,因纖維表面與纖維內部所吸附的染液濃度不同,必然會發生染料分子從纖維表面向內部擴散的過程.染料分子在向纖維內部擴散時,纖維表面又不斷被染料飽和溶液飽和,直到纖維內外層的濃度趨于平衡.由此可知,滌綸纖維染色所用分散染料的粒子必須越細越好.
色紗在織造后無論是針織的色織間條,還是機織的各種色織布,大部分都需定形整理.由于定形整理溫度比較高,如果染料的升華牢度不好,在定形過程中發生染料泳移,造成布面色花、色差,因此在選用染料時要注意染料的升華牢度.
在染色初始溫度60℃階段,可以加快升溫速度,每分鐘可升3一5℃,大部分分散染料在100℃時方能上染.從10.℃開始,調整升溫速度為1℃/min,到130℃為止,這種升溫的方法通常叫做"階段升溫法".從60℃的染色初溫逐步上升到100℃這一階段的升溫過程稱為"自然升溫"階段,升溫的速度可以加快.自100℃開始必須嚴格控制,使溫度緩慢上升.采用階段性升溫工藝,能使染料分子逐步上染纖維,獲得勻染的染色效果.
分散染料在染浴中的穩定性與pH值有密切關系,如果染浴中染液pH值不穩定,染液的穩定性會遭到破壞,造成因上染率不同而引起的色光變異.
綜上所述,我們在具體執行染色工藝的過程中,必須強調以下幾個方面:分散染料的溶解一般是先在化料桶內放入3.~4.℃溫水,然后撤入染料,攪拌2min左右以加速分散,再將助劑加入60℃染浴中.注意必須將染料撒入水中,若將水加入染料內調漿,容易結塊,不溶解的染料顆粒懸浮在染浴中,染色時易造成深斑、色跡等疵點.
染色溫度的控制.染淺色時,在100~130℃之間,升溫略快一點為2℃/min;染深色時則緩慢升溫以1℃/min.染色對樣要在染色完成后方能進行,禁止冷卻后升溫.返修時也要采用上述工藝,避免色花疵點.
分散染料染色后,為了避免分解于染浴中的低聚物沾附纖維表面,或分散染料沽棉造成染色牢度降低等疵點,采用36.班NaOH59/L,85%保險粉39/L,洗滌劑2090.59/L在80℃下處理15min,染色后的濕處理牢度比較好.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