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離子染料在水溶液中電解成陽離子,通過電荷引力,使在染液中帶負電荷的纖維素纖維染色。由于纖維素纖維的負電荷很微弱,這種靜電結合力并不強,而且陽離子染料不具有平面結構,對纖維素纖維缺乏直接性,因此陽離子染料對纖維素染色的牢度不好。這里主要以測定麻棉混紡比為目的,染色牢度并不重要,只要陽離子染料對這兩種纖維染色具有可明顯辨別的色差即可。染料只能在纖維的無定型區上染,陽離子染料對這兩種纖維上染的深度受到纖維可及度的影響。由于棉纖維結構較疏松,由染液溶脹造成較多的上染孔道,所以陽離子染料對棉織物的染色性更好。因此,使用直接染料和陽離子染料對棉和苧麻織物染色時,棉織物的K/S值高于苧麻織物的K/S值。
2.2 L*a*b*值、△C*及△E
通常染料的上染率高則織物的明度(L*)值低,反之亦然。由表1數據可知,對直接染料和陽離子染料而言,K/S值大的棉織物的L*值比苧麻織物的L*值低。其中使用直接棗紅GB、直接耐酸大紅4BS和陽離子艷藍RL染色時,所得苧麻和棉織物的明度差最大,這與它們的K/S值之比很高有關。這說明用直接耐酸大紅4BS和直接棗紅GB對棉和苧麻織物染色具有較大的差異性。
另外,染料在織物中發色的彩度(C*)值反映出染料在織物纖維中聚集狀態、染料與纖維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大小等情況。一般來說,染料在纖維中以單分子狀態分布時,顏色的C*值較大[8]。表1中直接染料和陽離子染料染色時所得棉和苧麻織物之間的△C*為正值,其中,使用直接耐酸大紅4BS和陽離子嫩黃O染色時,棉和苧麻織物的彩度值相差較大,這說明這兩種染料對苧麻織物染色的C*值均小于棉織物,這些染料在棉織物上更容易以單分子狀態存在。
色差△E是顏色色相、明度和彩度差別的綜合結果?!鳎旁酱?,則顏色差異越大。當△E低于5時,肉眼基本看不出顏色的差別。從表1可知,使用棉和苧麻染色織物明度差和彩度差較大的染料時,所得棉和苧麻染色織物的△E也很大。如使用直接耐酸大紅4BS、直接棗紅GB、直接凍黃G、直接黃棕D3G、陽離子凍黃和陽離子艷藍RL染料對棉和苧麻的織物進行染色時,棉和苧麻的織物之間的色差值都大于5,其中陽離子嫩黃O對棉和苧麻織物的色差值高達20。
3 結論
盡管棉和苧麻的化學組成相同,但由于苧麻纖維取向度和結晶度高,不利于染料上染,因此使用直接染料和陽離子染料染色時,與苧麻纖維(上接第32頁)相比,棉纖維的染色深度較高,彩度值較大,可產生較大的色差,為采用染色法測定麻棉混紡比創造了條件。在這些染料中選擇合適的紅、黃、青(或藍)三原色拼混對麻棉混紡織物染色,可望得到更大的色差,更便于識別麻棉混紡比,這正是我們下一步的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王越平,高緒珊,邢聲遠,等.幾種天然纖維素纖維的結構研究[J].棉紡織技術,2006,34(2):72-76.
[2]張保興,吳雄英.麻/棉混紡紗混紡比測定的制樣及纖維計數研究[J].上海紡織科技,2007,35(1):53-55.
[3]顏 暉.麻棉混紡產品纖維含量檢驗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纖檢,2005,(12):23-24.
[4]木村光雄,袁志玲.麻纖維及其染色[J].麻紡織技術,1984,(3):44-47.
[5]董政娥.麻纖維染色現狀及對策[J].印染助劑,2004,21(2):11-15.
[6]潘福奎,馬志友,高守武.染色-吸光度法測試棉麻混紡比的研究[J].山東紡織科技,1998,(6):51-52.
[7]宋 勇,文 峰,李錫軍,等.苧麻棉混紡織物染整實踐[J].印染,2002,(1):28-30.
[8]朱譜新.染織色彩原理與配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