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蘇旭中 謝春萍 朱預坤 徐紅
(江南大學) (新疆大學)
摘要:探討位移紡紗對成紗質量及加捻三角區形態的影響。通過在細紗機前羅拉鉗口至導紗鉤之間加裝橫動導紗鉤裝置,就可實現偏移方向和偏移量可控的位移紡紗方法。紡制偏移方向為左斜和右斜.且偏移量分別為O mm、6 mm、12 mm、18mm的5種線密度紗線的紡紗質量進行了測試和對比,并采用高速攝影方法分析了加捻三角區形態和受力狀況。結果表明:位移紡偏移方向是影響毛羽的決定性因素..對于z捻紗,采用右斜紗路紡紗可使加捻三角區形態對稱,受力均勻,從而使毛羽得到改善,且在位移量為12 mm時效果最好,而左斜紗路紡紗會使毛羽惡化。位移紡對成紗條干沒有顯著影響。位移紡更適用于紡制線密度較粗一些的紗線。
關鍵詞:位移紡;加捻三角區;左斜紗路;右斜紗路;偏移量;毛羽
1 位移紡紗
環錠紡細紗機前羅拉輸出的須條呈扁平狀,纖維沿紗條軸向平行排列,通過加捻,須條寬度逐漸收縮,兩側纖維也逐漸折疊而卷入紗條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區。張文賡的加捻理論表明,在紡紗張力和加捻作用下,纖維產生向心壓力,而加捻三角區邊緣纖維和中心纖維在這種向心壓力的作用下不斷內外轉移,纖維頭端被擠出后,由于沒有張力及向心壓力的作用,不再移向紗條內部而留在紗的表面,成為毛羽。Hua Tao等對加捻三角區的力學研究顯示,由于纖維與前羅拉的摩擦作用,使傳統環錠紡加捻三角區呈現的是一種左右不對稱的形態。wang xungai等指出,在傳統環錠紡紡紗過程中,加捻三角區內的纖維受到預加捻作用,左右兩邊的纖維受力不均勻,從而提出在毛紡上采用錯位的方法來縮短左邊纖維運動到加捻集合點的距離。Thilagavathi通過重新設計羅拉滾花和吸棉笛管,實現了不同偏離量的左斜紗路。上述的錯位方法基本上都是錯位一個錠子,本試驗是在前羅拉鉗口至導紗鉤之間安裝了一個橫動導紗鉤裝置,通過調節橫動導紗鉤的位置,就可以形成不同偏移量的左斜或右斜紗路,實現位移量可控,我們稱這種紡紗方法為位移紡。加裝橫動導紗鉤后的紗路見圖1。
.jpg)
2紡紗試驗
在安裝了橫動導紗鉤的EJMl28型環錠細紗機上,紡制偏移方向為左斜和右斜,且偏移量分別為0 mm、6 mm、12 mm、18 mm的5種線密度精梳純棉紗,然后測試其毛羽、強力、條干CV,并將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紡紗錠速為10 300 r/min,其他工藝參數見表l。
.jpg)
3結果和討論
3.1測試結果與分析
各品種在不同偏移方向和偏移量時的成紗質量見表2。
.jpg)
測試數據表明,位移紡主要影響成紗毛羽,尤其位移紡偏移方向是影響紗線毛羽的決定性因素,幾乎所有右斜紗線的毛羽都得到明顯改善,而左斜紗線的毛羽都呈現一定程度的惡化。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