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用陽離子型乳化劑(CTAB)和非離子型乳化劑(AEO-9,AEO-3)進行復配,通過預乳液剪切技術,結合半連續乳液聚合工藝,制得透明、穩定、粒徑分布窄、且粒徑小于30nm的改性納米氨基硅油乳液.實驗發現,該乳液聚合的最佳條件為乳化劑用量為9%(質量分數);乳化劑m(CTAB)∶m(AEO)為1/3~2;AEO-9∶AEO-3為1∶1;預乳液剪切時間為15min.透射電鏡測試表明,制得乳液的乳膠粒子呈規則的球形,分布均勻,與光散射粒徑測試結果基本一致.所得乳液室溫下儲存6個月,乳液穩定性不變.應用測試結果表明,該納米乳液對織物表現出良好的整理效果.
關鍵詞:乳液聚合;納米氨基硅油;乳化劑
中圖分類號:TQ 02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9497(2012)01-071-05
紡織業是我國重要的傳統行業,近幾年來,中國的紡織工業發展迅速,有機聚硅氧烷被廣泛應用于紡織行業的織布、染整、縫制等過程,其中以柔軟劑的用量最大,是天然纖維制品(如棉、麻、絲綢、毛織品等)和合成纖維制品(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等)高附加值化、高功能化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以氨基改性聚有機硅氧烷為主體的第3代有機硅柔軟劑,具有“超柔軟”的織物整理效果,由于氨基的極性,能與纖維表面的羥基、羧基等相互作用,使硅氧烷主鏈能定向地附著于纖維的表面,能夠與天然纖維、化纖及混紡織物更強地結合,整理后的纖維制品具有柔軟、滑爽、抗皺、抗靜電等性能,因而廣泛地應用于各種天然纖維及合成纖維的柔軟整理[1-6].但是柔軟劑的成膜性能、膜致密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氨基改性有機硅微乳液的制備主要采用一步法———微乳液聚合法,與通過本體聚合制備氨基硅油,再用乳化劑進行微乳化的兩步法相比,前者制備的乳液穩定性好,而且有利于高摩爾質量聚合物的乳化,因此微乳液聚合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7-9].乳液納米化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技術,是提高紡織品檔次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水乳液體系中,若乳膠粒子的粒徑控制在1~50nm,可極大地改善柔軟劑的成膜性能.目前,采用乳液聚合工藝制備的納米級乳液通常所需的乳化劑量較大(>14%,質量分數),或者乳液顆粒較大(>100nm),這制約了它們的實際應用.本文通過預乳液剪切技術,結合半連續乳液聚合法,制備得到粒徑小于30nm的改性納米氨基硅油乳液.
1 實驗部分
1.1 主要試劑及儀器
主要試劑:八甲基環四硅氧烷(D4),工業品;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KBM-602),工業品,杭州大地化工有限公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1831),市售;AEO-3,AEO-9,TX-10,市售;OP-10,浙江溫州東升化工試劑廠;四甲基氫氧化銨,市售;冰醋酸,AR,杭州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儀器:無極恒速攪拌器DW-1,離心沉淀機80-2,粒徑測試儀(Mastersizer 2000Version 4.00);751型分光光度計;YG811型織物懸垂性測定儀;LLY-01B型電子硬挺度儀;YG541D型織物折皺彈性儀.
1.2 納米氨基硅油乳液的制備
在250mL圓底燒瓶里,加入部分陽離子型乳化劑和非離子型乳化劑AEO-9,AEO-3溶于一定量的水中,逐滴加入24mL D4,并高速攪拌,然后加入2.4mL KBM-602繼續高速攪拌均勻,均質15min,得到預乳液.在250mL圓底燒瓶中,加剩余的陽離子型乳化劑于一定量的水中,逐漸升溫至80℃,加入0.1mL 25%的Me4NOH,逐滴加入預乳液,保溫數小時,冷卻,加冰醋酸中和至中性.
1.3 納米乳液的分析和測試
粒徑測試:采用Mastersizer 2000version 4.00型粒徑測試儀測出粒徑分布及平均粒徑.粒子形貌:將待測乳液用去離子水稀釋至質量分數為5%后滴于銅網上,用質量分數為2%的磷鎢酸水溶液進行染色,干燥后用JEM-1200EX(Japan Electronics)電子透射顯微鏡觀察粒子形貌和大小.透明效果:用751型分光光度計,在λ=500nm下測定乳液的透光度.穩定性測試:(1)乳液置于離心試管中,于3000r·min-1下離心30min,觀察乳液外觀.(2)移取5mL乳液置于試管中,加入質量分數0.5%的CaCl2水溶液5mL,混合均勻,靜置1d后觀察有無分層、沉淀.(3)室溫下放置6個月,觀察乳液外觀.
2 結果與討論
2.1 乳化劑的選擇
在乳液聚合系統中,乳化劑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的種類和濃度將直接影響引發速率及鏈增長速率,影響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影響乳膠粒濃度、乳膠粒的尺寸及尺寸分布等等.表1-3分別表示了單組分非離子型乳化劑,陽離子型乳化劑CTAB與非離子型乳化劑復配,1831與非離子型乳化劑復配對乳液性能的影響.
從表1-3可知,單一非離子型乳化劑不能得到單相均一的乳液,而陽離子型乳化劑與非離子型乳化劑復配,則可以得到單相均一且粒徑較小的透明乳液.當非離子型乳化劑與離子型乳化劑復合使用時,二者性能互補,常常可以得到更好的穩定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是乳化劑的協同效應[10,11].2種乳化劑分子交替地吸附于乳膠粒的表面上,相當于在離子型乳化劑分子之間又嵌入了非離子型乳化劑分子,這樣就降低了在同一乳膠粒上離子之間的靜電斥力,增強了乳化劑分子在乳膠粒上吸附的牢度,加之非離子型乳化劑對乳膠粒的保護作用,更使乳膠粒的穩定性得到了提高.
2.2 乳化劑質量分數的影響
圖1表明,隨著乳化劑質量分數的增加,乳液透光率的變化可以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主要是乳化劑質量分數在7%以前,乳液透光率很低(<5%);第2階段,乳化劑質量分數在7%~10%,乳液透光率迅速提高,并增大到70%以上,繼續增加乳化劑質量分數,則乳液透光率基本保持不變.這是由于在乳化劑質量分數較低時,僅部分乳膠粒表面被乳化劑分子覆蓋,在這樣的條件下乳膠粒易發生聚結,由小乳膠粒生成大乳膠粒.隨著乳化劑用量增大,乳膠粒表面覆蓋的乳化劑越多,乳膠粒穩定性越高.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