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棉及其混紡紗線織物活性染料染色后常見清洗方法是使用皂洗劑去除浮色。采用還原劑SRC進行清洗試驗,以破壞浮色發色基的理論為依據,首次發現還原劑SRC可用于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清洗中,其最佳使用量為1.0~1.5 g/L,清洗浴pH值為4.0~4.3,溫度控制55~60℃,時間為5~10 min。還原劑SRC清洗對棉及其混紡紗線的色光沒有影響,尤其對于染深色和特深色紗線或織物表面浮色的去除非常有效,保證了色牢度。與活性染料的常規皂洗劑工藝相比,還原清洗工藝是一種具有節能、節水、省時、省力、環保、提高效率的新工藝。
關鍵詞:還原劑SRC;皂洗劑;活性染料;清洗處理;色牢度
中圖分類號:TS 193.7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0-4033(2012)03-0022-03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棉及其混紡織物廣泛應用于紡織品的各個領域(如毛衫、襪子等)以后,人們對于生活中所使用的紡織品的質量要求包括牢度要求等也相應逐漸提高。
目前常用的棉及其混紡紗線或織物染色工藝流程是:染色→水洗→中和→皂洗→熱洗。其中淺色需皂洗1次;中色需皂洗1次,熱洗2次;深色需高溫皂洗2次,熱洗2次;特深色需高溫皂洗3次,高溫熱洗4次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即便如此,有時還是無法達到客戶對色牢度的要求。
在節能減排的今天,如此耗時、耗水、耗電的染色后清洗工藝已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雖然現在市面上出現的一些低溫型皂洗劑能滿足客戶對牢度的要求,但其工藝仍耗時耗電。因此必須尋找出一套既節能、環保,又能保證各項色牢度指標的簡便工藝。
通過大量研究和大膽嘗試,我們以破壞染色后浮色的發色基為理論依據,突破傳統方法,采用還原劑SRC進行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清洗處理,并與其他活性染料常見的皂洗劑進行清洗效果對比,發現還原劑SRC具有很強的還原能力,即使在較低的溫度條件下也能破壞沒有上染或上染后又被分解下來的浮色染料;且棉及其混紡紗線或織物在還原劑SRC清洗后的水洗牢度與皂洗劑清洗后的牢度相當,尤其對于深色和特深色紗線或織物表面浮色的去除效果相當有效;即使是對特深色紗線或織物低溫還原清洗1次,也能滿足高標準客戶對牢度的要求,同時對色澤影響較小。
使用還原劑SRC用于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清洗處理,既簡單實用,又節能、節水、省時、省力、環保,是能夠提高效率的新工藝。因此還原劑SRC是活性染料常規染色后清洗工藝中皂洗劑很好的代用品。
1·試驗
1.1材料和儀器
材料:棉、滌棉、腈棉紗線(均為筒子紗)。
染料:活性FGR黑、活性BF-3R黃、活性BF-3B紅。
助劑:還原劑SRC(雅可賽SRC)、中性皂洗劑SW(雅運公司)、低溫皂洗劑WS分散劑(汽巴公司)。
設備和儀器:高勛GB241染紗缸、722S可見分光光度儀(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等。
1.2染色處方
黑色處方:
活性FGR黑9.0%
活性BF-3R黃 1.5%
活性BF-3B紅 2.0%
元明粉 100 g/L
純堿 25 g/L
紅色處方:
活性BF-3B紅4.00%
活性EC-GF藍0.05%
活性BF-3R黃1.50%
元明粉 100 g/L
純堿25 g/L
1.3普通皂洗工藝
此工藝總用時4 h(包括進排水時間,不包括固色柔軟時間);對于特深色織物,需要進行3次高溫皂洗,4次高溫水洗,總用水量約12缸。助劑用量:第1次皂洗劑SW為2 g/L;第2次皂洗劑SW為1 g/L;第3次皂洗劑SW為1 g/L。
1.3.2腈棉深色低溫皂洗
此工藝總用時4 h 25 min(包括進排水時間);對于深色織物,需進行3次中溫皂洗,5次中溫水洗,總用水量約13缸。
1.4還原劑SRC還原清洗工藝具體工藝流程如圖4所示。
此工藝總用時1.5~2.0 h(包括進排水時間);一般此工藝需要1次中溫還原清洗,一定溫度下的2次水洗,總用水量約7缸。
實驗中發現,染缸內的染色殘液在加入還原劑SRC后,目測殘液馬上變為淡黃色。因此不存在殘液反沾到紗線上的可能,所以保證了還原清洗后水洗次數的減少。另外,由于此還原劑是在酸性條件下起作用的,在近中性或弱堿性條件下不起作用,因此還原清洗和中和同時完成后,只需冷水洗至中性即可。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