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龔彥
摘要:本文針對紡織品經耐摩擦色牢度測試后,棉布沾色所產生的暈輪現象,分析其成因,提出了對GB/T 3920-2008《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標準的建議。
關鍵詞:紡織品;耐摩擦;暈輪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extiles after rubbing fastness tests, and cotton staining produced by the halo phenomenon, analyze it’s causes, and suggest for GB/T 3920-2008 Textiles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 standard.
Keywords:Textiles;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halo
耐摩擦色牢度是考核染料對機械摩擦作用的抵抗能力。原理是將紡織試樣分別與一塊干摩擦布和一塊濕摩擦布摩擦,評定摩擦布沾色程度,方法是用夾緊裝置將試樣固定在摩擦試驗儀平臺,摩擦頭由一個圓柱體構成,在一定的壓力下做往復運動。織物的摩擦色牢度取決于浮色的多少、染料分子量的大小、染料與纖維的結合情況、染料滲透的均勻度、及染料在織物表面的粒子因素等。
所謂暈輪:是指一種顏色對另一種通常構成背景的顏色的滲透、重疊、沾染,使之呈現斑紋或某種奇特影響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絨類織物試驗過程中經常發生,在評級過程中,由于暈輪邊緣沾色較重,會對評級結果產生嚴重影響。
本文在國標GB/T 3920-2008《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方法的基礎上,設計一系列試驗。其中,摩擦頭壓力和使用弧形耐摩擦試驗機的改變是為了驗證下文使用日標摩擦試驗機和國標摩擦試驗機在某些情況下測試結果等效,探討其對絨類織物干摩擦色牢度試驗結果影響。
1試驗原料
本文選取了五種不同的絨類織物,試樣規格參數如表1。
表1 試樣規格參數
2 試驗
2.1 改變摩擦壓力
本試驗通過在國標摩擦試驗機摩擦頭金屬塊上加重物(砝碼),增加摩擦壓力使其分別為9 N,12 N和14 N,對5塊不同絨類織物進行干摩擦測試,測試得到三組數據。
2.2 使用弧形耐摩擦試驗機(改變摩擦布和測試織物的接觸角)
參照GB/T 3920-2008標準,在弧形耐摩擦試驗機臺面鋪上一層標準細砂紙,壓力為9.8 N,對5塊不同絨類織物進行干摩擦測試,得到一組測試數據。
3 試驗結果及討論
通過改變摩擦壓力,得到三組摩擦色牢度數據如表2所示,這三組試驗后摩擦布都產生了暈輪現象。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