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工藝 : 染液組成為分散染料2%(omf),勻染劑Dispertex RP-1312g/L,pH值5(用醋酸一醋酸鈉調節),40℃始染,以1°C/min升溫至110℃,保溫50min,再以1°C/min降溫至70℃,充分水洗。
堿性還原清洗 純堿1g/L,保險粉2g/L,70洗10min。
酸性還原清洗 硼氫化鈉2g/L,亞硫酸氫鈉14g/L,90℃洗10min,還原清洗后充分水洗,晾干。
1.3測試方法
1.3.1蠶絲和PLA組分的上染量之比
染色蠶絲和PLA組分上的染料濃度用DMF剝色法測定,然后計算蠶絲與PLA組分剝色液的吸光度之比。上染量之比大于1,說明蠶絲上吸附的分散染料較多,沾色嚴重;反之,說明PLA纖維上吸附的分散染料較多。
1.3.2染色牢度
耐洗牢度按GB/T392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皂洗色牢度》標準測定。
耐光牢度按GB/T8427--199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標準測定。
2結果和討論
2.1分散染料結構與蠶絲/PLA組分染色深度關系
蠶絲/PLA交織物染色時,分散染料在上染PLA纖維的同時,會沾染蠶絲組分。不同分散染料由于染料母體結構以及極性和非極性基團的不同,對蠶絲的沾色程度相差較大。采用12只偶氮苯、7只葸醌和6只雜環結構的分散染料對蠶絲/PLA交織物進行染色,測定并計算還原清洗前后分散染料在蠶絲和PLA組分的上染量之比,以及染色物的耐洗牢度和耐光牢度,結果如表3-表5所示。
由表3可知,偶氮苯類分散染料對蠶絲的上染量比在PLA纖維的上染量高很多,其在兩種纖維上的上染量之比平均值高達4.05,對蠶絲組分的沾色很嚴重。而蒽醌和雜環結構的分散染料對蠶絲的沾色相對較小,它們對蠶絲和PLA纖維的上染量之比的平均值分別為2.27和2.67,但其在蠶絲上的染色量總體上高于PLA。分散染料對蠶絲組分的沾色嚴重,這與常規分散染料對PLA纖維的染色性普遍不如滌綸[4]有很大的關系。
分散染料對蠶絲有一定的親和力。研究表明,不同結構的分散染料對蠶絲的吸附性有一定的差異。蒽醌結構的紫31以及疏水性很強的單偶氮苯染料分散橙25,在蠶絲上的吸附量較低;而普通偶氮苯染料,如分散橙30和分散紅74的吸附量較高,偶合組分中含有N,N一二羥乙基氨基的偶氮苯染料分散紅5的吸附量很高[3]。在本研究中,分散紅5、分散紅17和分散棕1對蠶絲組分的沾色嚴重,它們對蠶絲和PLA纖維的上染量之比分別高達7.11、7.84和6.83(表3),主要原因是它們分子上的兩個羥基很容易與蠶絲纖維發生氫鍵作用[3],另一個原因是這些染料對PLA纖維的染色性較差[5]。分散橙30和分散紅74對蠶絲的親和力相近[3],但分散橙3O對PLA纖維具有很高的親和力[5]J,故其對蠶絲的沾色量小于分散紅74,前者對兩纖維的上染量之比3.96,小于后者的4.98(表3)。
2.2還原清洗對蠶絲染色量的影響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