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染加工中棉織物或紗線絲光對提高棉制品的質量尤為重要。經絲光后制品的光澤、染色性能、尺寸穩定性和彈性都隨之獲得改善和提高。目前最常用的絲光液是 濃燒堿溶液,盡管其它堿金屬如Li、K、Rb、Se的氫氧化物對纖維素也有一定的膨化作用,但它們的膨化能力隨原子量的增加而降低,且成本較高,沒有實際 意義。此外,某些酸和鹽類溶液如硫酸、硝酸、氧化鋅等,雖可使纖維紊纖維膨化,獲得絲光效果,但實際生產困難,缺少使用價值。而無水液氨因分子量小,純度 高,膨化性能優良,在6O年代后期進行過絲光研究,產品的光澤和染色性能不如濃燒堿,但手感和尺寸穩定性卻更好,因此常用在后整理中。
雙絲光是指紗線織成織物后進行兩次絲光,或紗線絲光后織成織物再絲光,或紗線絲光兩次。具體采用哪種雙絲光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本實驗利用現有條件對純棉本白紗線進行雙絲光,以探求較好的絲光工藝。
1 實驗部分
1.1 實驗材料、儀器和方法
用8.5 teX燒毛紗線,燒堿,耐堿絲光滲透劑等;自制紗線絲光架,單紗強力儀,顯微鏡,測色儀等。紗線煮練按常規煮練工藝進行。用燒堿和耐堿絲光滲透劑配制不同濃度的絲光溶液此外,配制I2-KI溶液和1M的直接湖藍染液。
紗線絲光用自制絲光架做不同燒堿濃度、溫度、時間的雙絲光試驗,同時做無張力絲光(堿縮)進行對比。
1.2 性能測試
強力測試 用單紗強力儀測定處理后的紗線強力;染色及K/S值的測定是將處理的紗線用直接湖藍染色后進行測色得到K/S值,比較染色性能和吸附性能,I2-KI實驗是將處理的紗線用I2-KI溶液上色,比較 得色情況}光澤判斷口是將處理的紗線進行切片,觀察橫截面判斷光澤的好壞。
2 結果與討論
2.1 燒堿濃度
測量經不同濃度燒堿雙絲光及兩次堿縮后紗線的強力及染色性能、吸附性能變化,結果如圖1、圖2所示。
由圖1可知,當燒堿濃度由180 g/L變化到280 g/L時,雙絲光紗線的強力逐漸增加}由280 g/L變化到310 g/L時,強力則逐漸下降。這表明當燒堿濃度為280 g/L時,雙絲光后的紗線強力最大。而對于兩次堿縮的紗線,當燒堿濃度由180 g/L 變化到240 g/L時,強力逐漸增加}由240 g/L到280 g/L時,強力略有下降。但幾乎不變I當由280 g/L變化到310 g/L時,強力逐漸下降。這說明當燒堿濃度在240 g/L到280 g/L之間時,兩次堿縮的紗線強力最大。
由圖2可知,當燒堿濃度由180 g/L變化到310 g/L時,雙絲光紗線的K/S值存在一定的波動,但從總的趨勢看,當燒堿濃度為280 g/L時,K/S值最大,此時紗線的染色及吸附性能最好。而對于兩次堿縮的紗線,當燒堿濃度由180 g/L變化到310 g/L時,可看出濃度為280 g/L時的K/S值最大,這說明此時紗線的染色及吸附性能最好。
由圖1和圖2可知,無論是雙絲光還是兩次堿縮,燒堿的濃度都是在280 g/L時效果較好。同時還可看出雙絲光后的紗線強力比兩次堿縮后的紗線強力大,但K/S值卻小,即染色性能和吸附性能較差。這是因為絲光后的棉纖維因溶 脹,使大分子間的作用力遭到破壞,在張力的作用下,纖維大分子的排列趨于整齊,使取向度提高 當受到外力作用時,就能由更多的大分子均勻承擔,受力均勻。纖維因某個大分子斷裂的幾率降低,同時經膨化而重排的纖維相互緊貼,抱合力提高,消除或減小了 纖維因大分子滑移而發生斷裂的因素,所以強力得到提高。而堿縮紗線處理時沒有受到張力的作用,因而強力較小。
紗線經濃燒堿處理后纖維發生劇烈溶脹,結晶度下降,無定形區含量增加,染化料對纖維的作用易發生在無定形區;而堿縮由于沒有受到張力的作用,結晶度下降更多,因而兩次堿縮后的紗線染色及吸附性能要好于雙絲光紗線的。
2.2 處理溫度
測量經不同溫度燒堿雙絲光及兩次堿縮后紗線的強力及染色性能、吸附性能的變化,結果如圖3、圖4所示。
由圖3可知,當處理溫度由2O℃變化到4O℃時,雙絲光紗線的強力逐漸下降,表明處理溫度在2o℃時雙絲光后的紗線強力最大。而對于兩次堿縮的紗線,當處理溫度由2O℃變化到4O℃時,強力也逐漸下降,表明當處理溫度在2o℃時兩次堿縮的紗線強力也是最大。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