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4可知,當處理溫度由2O℃ 變化到3O℃時,雙絲光紗線的K/S值逐漸上升,當處理溫度由3O℃變化到4O℃時,K/S 值逐漸下降,表明當處理溫度在3o℃時K/S值最大,紗線的染色及吸附性能最好。而對于兩次堿縮的紗線,當處理溫度由2O ℃變化到4O℃時,K/S值逐漸下降,表明處理溫度在2O℃時K/S值最大,紗線的染色及吸附性能最好。
由圖3和圖4可知,無論是雙絲光還是兩次堿縮,當處理溫度在2O℃到3O℃之間時效果較好 由于濃燒堿與纖維素纖維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越低對反應越有利,但溫度過低,一方面燒堿溶液粘度顯著增大,使燒堿不易進入纖維造成表面絲光,另一方面考 慮到經濟效益,保持低溫需要相當大功率的冷卻設備和電力消耗,因此溫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此外,還可看出雙絲光后的紗線強力比兩次堿縮后的紗線強力大, 但K/S值卻小,即染色性能和吸附性能較差。其原因同上。
2.3 處理時間
測量經不同時間燒堿雙絲光及兩次堿縮后紗線的強力及染色性能、吸附性能的變化,結果如圖5、圖6所示。
由圖5可知,當處理時間由1 min變化到5 min時,雙絲光紗線的強力逐漸上升;由5 min變化到6 min)時,強力逐漸下降,表明處理時間在5 min時雙絲光后的紗線強力最大 對于兩次堿縮的紗線,變化規(guī)律是一致的。
由圖6可知,當處理時間由1 min變化到5 min時,雙絲光紗線的K/S值逐漸上升,由5min變化到6min時,K/S值逐漸下降,說明當處理時間在5min時。雙絲光后的紗線K/S值最大,紗線的染色及吸附性能最好。對于兩次堿縮的紗線,其變化規(guī)律相似。
由圖5和圖6可知,無論是雙絲光還是兩次堿縮,處理時間都是在5 min左右時效果較好。且雙絲光后的紗線強力要比兩次堿縮后的紗線強力大,但K/S值卻小,即染色性能和吸附性能較差。
2.4 光澤判斷
將處理的紗線進行切片,觀察橫截面。判斷光澤的變化。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未絲光棉纖維的截面是腰圓形的,經絲光后截面由腰圓形變成圓形}而經過堿縮后的棉纖維截面則由腰圓形變成橢圓形。不同處理濃度、溫度及時間的變化,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差別不很明顯。
棉纖維經濃燒堿處理后會發(fā)生不可逆的劇烈溶脹,由于纖維的溶脹使分子間的空隙增大,從而引起纖維細胞的膨脹。使纖維的直徑增大,纖維縱向的天然扭曲消失, 此時施加適當?shù)膹埩Α@w維經拉伸后整齊度提高,表面原有的皺紋消失,規(guī)則反射提高,增加了反射的強度,使織物顯示出了絲一般的光澤。
2.5 I2-KI實驗
將處理的紗線用I2-KI溶液上色,比較得色情況。實驗結果表明,堿縮紗線的顏色深于絲光紗線的,而未絲光的本白紗沒有顏色。
不同處理濃度、溫度及時間的變化,從本實驗中看不出差別。
綜合以上實驗結果,可認為比較好的絲光工藝是:濃度280g/L溫度20℃,時間5 mln或濃度280 g/L,溫度30℃,時間5min。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驗比較單次絲光和雙絲光的不同,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看出,經雙絲光后的紗線強力、K/S值及光澤都好于單次絲光,這說明雙絲光可以明顯提高棉纖維的性能。但溫度是20還是3O℃時性能更好,在本實驗中不能確定。
3 結論
(1)雙絲光效果較好的工藝條件是.濃度為280 g/L,時間為5 min,溫度20~30℃。
(2)就紗線的強力和K/S值改善而言,雙絲光比單次絲光效果更好,紗線光澤更亮,手感更舒適,可使棉制品的服用性能有較大提高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