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外染整技術發展趨勢
印染業的技術進步包括以生態觀念開發的新工藝、新助劑、新設備應用和改造高能耗高污染的染整設備。國內印染企業主要抓關鍵工藝環節、單機臺的生產設備引進,單機臺的監測、閉環控制改造,但大部分生產設備還停留在局部簡單儀表控制、人工現場調整的階段。發達國家印染企業已普遍應用數字化技術,抓住源頭,從工藝、物料、設備等多渠道入手,優化工藝,進行印染生產全流程的工藝檢測、控制,嚴格生產執行和過程控制、確保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控制生產成本。
染整生產線是多單元聯合機,流程長,工藝變量多,生產過程中溫度、濕度、速度、張力、濃度、染化料施加量等某一條件發生變化就可能引起其它參數偏離設定的工藝要求,最終影響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成本,并造成嚴重環保壓力。因此,成熟的工藝規程、嚴格的生產管理實現“工藝上車”是高品質印染生產保證,針對國內印染工藝、染整設備、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開發應用印染在線采集控制管理系統已成必然趨勢。
二、開源印染在線采集控制管理系統介紹
開源印染在線采集控制管理系統采用分層分布式結構,分為三個部分:管理決策層、現場監控層、數據采集設備層。
印染在線采集控制管理系統在系統平臺上實現訂單、工藝配方、生產計劃、生產作業、生產控制、物料和水電汽消耗等信息的集成,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產工藝配方,保證生產按照設定的工藝條件進行,確保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并減少水電汽等的消耗,提升印染企業的競爭力。系統包括:
1、優化的生產作業計劃系統
根據客戶訂單、設備負荷和車間現場實時采集到的生產進度情況,科學制定生產作業計劃、向生產執行部門下傳生產單、生產卡、化料單,避免計劃不合理、計劃調整引起的設備效率降低、染化料和能源的浪費。
2、生產裝備的在線監控
針對目前國內印染設備自動化水平高低不一的情況,將目前國內印染企業普遍使用簡單儀表控制、人工現場調整控制的方式進行自動化改造,在傳統的染整設備上安裝相應的采集模塊、傳感器和控制器,包括速度、長度、溫度、液位、含水率、壓力、張力、堿濃度、PH值、碼數、縫頭等數字、模擬量采集模塊、各種數顯儀表(水、電、汽、含潮儀等),保證產品工藝在生產裝備上的準確執行。
3、準確快速的工藝配方管理系統
技術部門利用工藝配方管理系統,根據客戶訂單要求科學、準確、快速制定生產工藝和配方,并通過網絡下達各生產部門執行工藝。通過技術開發和生產積累,持續對生產工藝和配方進行優化,形成產品工藝的知識庫,提升產品工藝的重現性,確保產品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4、車間生產過程的透明化、數字化
生產過程通過各種采集模塊將傳感器采集的數據上傳到現場監控端和管理決策端,實現生產異常報警、在線質量監視,實時掌握車間生產過程狀態,在次品發生早期做出正確的修正措施,確保工藝參數穩定可靠。
5、生產成本核算精細化
系統通過對每一布車在該機臺上進行生產時,對助劑耗用(如實施開源的助劑集中配送系統則可以無縫對接)、工時、能耗的實時采集,可以在第一時間核算出每個訂單,每個布種的精確成本,便于企業分析成本動因,提升產品盈利水平,如通過對水、電、汽消耗數據的采集,分析計算出每萬米不同布種的合理能耗指標值,一方面為生產管理者提供最優考核指標,一方面可以在生產前根據不同布種特點,設定控制閥門流量大小,從而有效控制生產中非正常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6、經營管理信息化
建立一個全面、科學、靈活的生產經營數據平臺,分析作業成本、能耗成本與效益關系,評價作業環節的價值,滿足企業成本控制、產品定價的需要并為生產調度提供基礎信息;提供趨勢分析,事故追溯,數據查詢,報表生成,各種曲線分析等功能,實時掌握印染車間現場生產的情況,全面反映企業生產的全貌;提供量化的考核數據、優化人力資源及績效管理,實現管控與決策支持信息化。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