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前處理織物自度及毛效對比
從白度及毛效來看,缸內精練布均優于冷軋堆前處理織物。由于本試驗使用的是冷堆普通白度的配方,如對白度方面有特殊要求,可加大雙氧水用量,進一步提高白度。冷堆前處理毛效明顯較低,這是因為冷堆前處理條件遠較缸內精練溫和,堿劑、乳化劑等對蠟質、油脂的皂化、乳化能力沒有缸內精練強烈,并且在水洗階段缸內精練的織物在通過噴嘴時會受到強力的沖洗,織物上的雜質易從布面脫落。而冷堆后的平幅水洗,雖可將布面雜質較均勻地洗除,但是由于水洗
時間短,缺乏強力沖洗,織物內部的蠟質及表面的棉籽殼等雜質沒有缸內精練去除得徹底,因此在烘干時,乳化的蠟質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而遷移至織物表面,影響織物的毛細效應。一般染色要求毛效在9cm/30min以上,如果織物表面處理均勻,對染色不會有較大影響。
2.2染色
缸內精練布和冷軋堆前處理織物按照1.2.2節中的工藝流程和工藝處方進行處理,以染色后的試樣(1)為標樣,用Datacolor電腦測配色儀分別讀取試樣(2)和試樣(3)的讀數,結果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將試樣(1)和試樣(2)分別染色時,冷軋堆前處理織物和缸內精練織物的上色,無論是顏色深淺還是色光均非常接近,表明活性染料對于兩種不同前處理工藝的織物的上染率、固色率基本沒有差異;將試樣(3)同浴染色時,冷軋堆前處理織物比缸內精練織物的顏色深半成左右,表明在同浴情況下,染料更容易上染冷軋堆前處理織物。原因可能如下:冷軋堆前處理的布除雜率較缸內精練布低,布面還殘留少量的蠟質等疏水性物質,而染料的母體大多為芳環類或脂肪類疏水性長鏈[1],由于極性相近,因此冷軋堆前處理的織物得色量稍深。
2.3染色結果
將冷軋堆前處理織物按照1.2.2節工藝流程和工
藝處方進行染色,染色結果見表3。
表3冷軋堆前處理織物染色結果
從表3染色結果看,除寶藍色有明顯條花外,其余布面情況均良好。調用同批次的庫存坯布,采用傳統的缸內精練,由同一個操作員在同一臺染缸再染寶藍色對比,發現布面情況較冷堆前處理布有明顯改善,僅有輕微的條花。因此,在加工寶藍色等敏感色系時,冷軋堆前處理應適當加大助劑用量,改善半成品品質,嚴格按工藝操作。此外,冷軋堆前處理后,若織物不釘邊直接染色,因染色機張力作用,可能會存在織物卷邊現象,染深色可能會造成邊淺色差,但是染淺色基本無大礙。需要強調的是,正常大貨生產,應注意機臺運行參數的調整。
從染色牢度方面看,只有中藍色(以翠藍染料為主)的濕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中棉的沾色牢度稍低(3—4級),但也基本符合成品要求,其余織物的染色牢度均較好,為4—5級或5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試驗使用的坯布本身棉籽殼較多,冷軋堆前處理后染色,成品發現布面死棉(小白點,不上色)較多,影響布面品質。分析原因為冷軋堆處理屬于靜態平幅處理,即使布面棉籽殼在燒堿、助劑的作用下發生膨化,如果沒有經過強力沖洗,還是比較難從布面脫落。因此,用于冷軋堆前處理的坯布,應嚴格控制織物的棉紗品質。
2.4工藝時間
表4工藝時間分析
傳統的浸染染色,從前處理到染色、皂洗等過程均在染缸內完成,耗時長,一般在8~12h。采用冷軋堆前處理后,將織物前處理在缸外進行,縮短了缸內加工時間。以染色耗時最長的翠藍色為例,在不增加染色機臺的情況下,產能可增加29.4%,而淺色甚至可以達到62.5%。參考染廠的訂單結構,染色產能增加在40%一45%,效益十分明顯。
2.5成本分析
從前處理成本看,缸內精練為0.479kg,冷軋堆前處理為0.293,成本下降約38.8%。原因主要是缸內精練浴的浴比很大,增加污水處理負擔和生產成本。
冷軋堆前處理較缸內精練而言,在節水、節約蒸汽方面的效能很突出,節水約2/3,節約蒸汽約70%,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3總結
(1)經冷軋堆前處理的棉/氨綸針織物基本適合染色需要,尤其是縮短了溢流缸內的加工時間,在現有缸量不變的情況下,產能大大提高,綜合成本相對降低。
(2)由于前處理和染色生產不連續,染色時需細致觀察、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色花、卷邊花等)。所以,冷軋堆前處理工藝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凌云,曾桂明.棉針織物冷軋堆前處理[J].印染,2004,30(22):26—27.4O.
[2]文水平,何麗清,王秀麗.棉針織物冷軋堆染色工藝[J].印染,2006.32(15):25—27.
[3]左凱杰,單巨州,張智深,等.提高染色一次成功率的實踐[J].印染,2011,37(4):21—23.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