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江 魏順勇 彭娜 盧全江 鄭桂成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隨州宏源紡織有限公司)
摘要: 為了在轉杯紡紗機上順利紡制滌棉起絨紗,提高成紗質量,通過紡紗試驗,對紡紗工藝進行了優化配置。通過在轉杯紡工序優選紡杯型號、分梳輥型號以及合理配置紡杯速度、分梳輥速度、工藝負壓等參數,使T/C 65/35 59.2 tex轉杯紗成紗質量得到保證。滌綸短纖維織物因其耐磨、不蛀、強度高、抗皺性和保形性好的特點,一直在紡織品市場占有30%~40%的份額。湖北隨州宏源紡織有限公司利用TQF268型轉杯紡紗機紡制T/C 65/35 59.2tex紗,經過紡紗工藝試驗優化,成紗條干均勻,飽滿度好,單強變異系數小,成紗質量好,而且降低了紡紗成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1原料性能及配棉
滌綸纖維細度1.56 dtex,長度38 mm。3%伸長率時,彈性恢復率90%~95%。耐酸、吸濕性差,公定回潮率0.4%,紡織加工中易產生靜電,與棉混紡時,利用棉纖維吸濕性好、導電性能高的特點,防止混紡紗條靜電積聚,保證了紡紗工藝過程順利進行。
混紡紗原料配比為滌綸短纖65%,棉35% (回收棉10%、車肚棉10%、清彈棉15%),如此就兼顧了滌綸的特性,又發揮了棉的性能,改善了織物的透水性、透氣性、柔軟性,又秉承了洗可穿的性能。混紡紗制成的平布,免燙易干,具有滑、挺、爽的風格。
2紡紗工藝流程
A002D型自動抓棉機→A006BS型自動混棉機(附A045D型凝棉器)→FAl04B型六滾筒外棉機→FAl06B型豪豬開棉機(附A045D型凝棉器)→A092AST型振動棉箱混棉機(附A045D型凝棉器)→A076F型單打手成卷機→A186H型梳棉機→FA305C型并條機(兩道)→TQF268型轉杯紡紗機
3紡紗工藝
3.1開清棉工序
開清棉工序采用“多轉、少抓”的原則,使抓取的纖維束更小、更均勻。A002D型自動抓棉機打手刀片伸出肋條3.5 mm,使其抓取量小,均勻性好,FAl06B型豪豬開棉機的刀片與塵棒隔距偏大掌握,以提高制成率,進口12 mm,出口16.5mm,塵棒與塵棒之間隔距為6 mm。
開清棉工藝參數如下:成卷凈重14.2 kg,成卷定量395g/m,成卷重量偏差±200 g,成卷不勻率低于1.0%,豪豬打手轉速540 r/min,綜合打手轉速900 r/min,棉卷羅拉轉速12 r/min。
3.2梳棉工序
為提高梳棉生條產量,降低成本,提高制成率。適當放大小漏底進口與刺輥隔距至12mm,適當放大大漏底與錫林之間的隔距,使部分短絨轉移至下道工序。降低蓋板速度,減少了蓋板花。
梳棉工藝參數如下:生條定量20.83 g/5 m,刺輥速度900 r/min,錫林速度360 r/min,道夫速度25 r/min,蓋板速度176 mm/min,除塵刀~刺輥隔距0.45 mm、低于機框3mm、90°,刺輥~錫林隔距0.18 mm,錫林~道夫隔距0.13 mm,道夫~剝棉羅拉隔距0.48 mm,錫林~蓋板隔距0.25mm、0.23mm、0.20 mm、0.20mm、0.23 mm。
3.3并條工序
采用大隔距小牽伸的原則,并合數8根,使棉短纖依附在滌綸38 mm長度下,依附牽伸并順利前行,使牽伸更順利,伸直度更好,加強壓力棒對短絨的控制,提高了條干均勻度。
頭并工藝參數如下:總牽伸倍數8.23倍,后區牽伸1.54倍,前區牽伸6.69倍,羅拉隔距10mm×15 mm,干定量19.50 g/5 m。末并工藝參數如下:總牽伸倍數8.30倍,后區牽伸1.42倍,前區牽伸6.88倍,羅拉隔距9 mnl×13 mm,干定量18.50g/5 m。
3.4轉杯紡工序
滌棉混紡紗根據客戶要求做起絨緯紗,設計捻度適當減小20%~25%。
3.4.1 紡杯的選用
不同型號紡杯紡紗情況見表1。
由表1可知,D43 mm T型紡杯的自清潔功能較強,一部分微塵和雜質由紡杯口流向工藝風管,所以T型槽內積雜較慢,紡杯清潔的周期得以延長,也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T型杯與V型杯相比較,雖然V型杯所紡紗單強略高,條干略好,但是穩定性差,紡杯積雜以后條干均勻度急劇下降。
經綜合分析后我們認為,T型杯所紡的紗條干穩定性好、飽滿度好、轉杯積雜較慢,所以選用D43 mm T型紡杯。
3.4.2分梳輥的選用
不同型號分梳輥不同速度紡紗情況見表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