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五月激情,美女91精品,一区二区毛片,91精品福利视频,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紡機網技術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紡機網 >  技術中心 >  化纖 >

離子交換纖維的開發及應用

來源:中國紡織科技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2年11月13日

離子交換纖維(IEF)的研究始于 20世紀 50年代,它是一種纖維狀離子交換材料,本身含有固定離子以及和固定離子符號相反的活動離子,當與能解離化合物的溶液接觸時,活動離子即可與溶液中相同符號的離子進行交換,故稱離子交換纖維。離子交換纖維主要分為 5 類:強酸性陽離子交換纖維、弱酸性陽離子交換纖維、強堿性陰離子交換纖維、弱堿性陰離子交換纖維和兩性離子交換纖維,廣義上還包括螯合纖維。

離子交換纖維和顆粒狀離子交換劑相比有以下特點:

(1)幾何外形不同,一般顆粒狀的直徑為 0.3 ~ 1.2 mm,而纖維狀的直徑一般為 10 ~ 50 μm,近幾年已開發出了直徑小于 1 μm 的纖維;(2)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交換與洗脫速度均較快;(3)可以多種形式應用,如纖維、短纖維、織物、非織造布、氈、網等,因此可用于各種方式的離子交換過程;(4)可以深度凈化、吸附微量物質;(5)可吸附、分離有機大分子化合物。

離子交換纖維的發展已有幾十年,尤其是近 20 年來發展很快,發表的文章、專利很多。目前國際上以白俄羅斯、俄羅斯、日本等國較成熟,已有相關產品面市。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單位包括鄭州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一些單位已有研制品或批量工業制品。

1 離子交換纖維的制備

離子交換纖維的制備主要以化纖為基體經接枝聚合、大分子化學轉換法實現,所用化纖主要是聚烯烴、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氯乙烯、氯乙烯 - 丙烯腈共聚物等的纖維,也有采用聚合物共混紡絲再功能化的。

1.1 高聚物化學轉換法

以聚乙烯醇纖維為基體制備強酸性陽離子交換纖維和強堿性陰離子交換纖維,是將聚乙烯醇纖維進行氯代乙縮醛反應,使縮醛度達 47% ~ 50%。用硫化鈉使纖維大分子交聯,再進一步與亞硫酸鈉反應,制得強酸性陽離子交換纖維。經縮醛化并交聯的纖維和叔胺反應可制得強堿性陰離子交換纖維。以聚乙烯醇纖維為基體也可先經過半碳化反應,使大分子上的羥基進行部分脫水反應,然后再與濃硫酸反應制得強酸性陽離子交換纖維。而半碳化的纖維和環氧氯丙烷反應,再與叔胺反應,可制得強堿性陰離子交換纖維。

商品化聚丙烯腈纖維分子中主要含腈基,也含少量羧基、酯基,以其為基體可制取離子交換纖維。以二乙烯三胺或硫酸肼為交聯劑,經水解反應可制得弱酸性陽離子交換纖維,交換量可達 3 ~ 7 mmol/g,也可調整反應條件制備同時含羧基和胺基的陰、陽兩性離子交換纖維。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騰訊微博
  • 分享至開心網
  • 分享至人人網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網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網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飛信空間
  • 打印該網頁
  • 打印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浙江錦峰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推薦企業
絲普蘭噴氣織機 潤源經編
關于紡機網 | 網絡推廣 | 欄目導航 | 客戶案例 | 影視服務 | 紡機E周刊 | 廣告之窗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本站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