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態紡織品問題處理
我們的初衷是想生產出完全環保的生態產品,但是無論從原材料本身還是制造、加工、染色環節,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污染物,對人體和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原材料酸堿值的過酸、過堿或生產過程中殘留的化學物都可導致皮膚過敏或是一定程度的損害布料。有些天然材料在生長過程中使用殺蟲劑,加工后紡織品中也會殘留一部分,被人體吸收后有可能致癌,而且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皮革制品和紡織品防縮防皺防水整理劑,鞋材黏合膠及印花漿等可刺激皮膚和呼吸道,還可能致癌。還有一些用于染色和印花的染料能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對人體皮膚和呼吸有致敏作用。一些染色加工助劑會對皮膚、眼睛有刺激性,并危害到呼吸、肝臟及腎臟系統,還會致癌及引起生殖系統功能紊亂。
有些衣物附件如標簽、熱轉印圖案,鈕扣散發的毒性重則致癌、引起貧血、聚積于肝、腎、脾和骨骼中,同時也對環境造成污染,輕則刺激皮膚,導致皮膚炎。由此看來,生態紡織品在原材料的生產和后期的加工過程中都容易積累下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影響的有害物質,不同程度上有悖于生態環保本身的意義,也有損于消費者的利益。我們從事生態紡織行業的專業人士也積極地在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例如按產品分類,嬰、幼兒類產品各方面指標把關要非常嚴格;把產品分成可直接接觸皮膚或是非直接接觸皮膚及裝飾材料類等;對產品適當增加水洗次數,對酸、堿超標的產品可用弱堿和弱酸進行中和;盡量使用不含甲醛或低含量甲醛的助劑;因甲醛的水溶性,可適當增加衣物水洗的次數和強度;又因甲醛的可揮發性,可適當調高水洗時所用水的溫度,洗后將其置于通風處掛置;可適當使用甲醛捕捉劑;對于有涂層的紡織品,可以同時測量,以更準確地獲取相關信息;對于不同種類的紡織產品,嚴格選擇相關測試標準進行監測。
“綠色生態消費”沖擊著市場,生態紡織品的認證也已成為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要打造生態品牌,需經過官方認證方可有效,認證機構要對產品就芳香胺、甲醛殘留物、可溶性重金屬殘留物、色牢度、五氯苯酚、氣味和PH值等方面進行檢測,有些國外的認證機構還可能要求對有機氯載體和殺蟲劑殘留量進行測定。這些方法和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態紡織品的質量,實現了生態環保的目的,同時也保障了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張世源.生態紡織工程[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102-126.
[2]紡織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國家棉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GB 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實施指南[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3]王曉明.活性染料染色和生物醇整理[J].北京紡織,2005,26(5):37-39.
[4]葉金興.還原染料的電化學染色[J].現代紡織技術,2005,13(1):48-49.
[5]宋心遠.紡織品生態染色和染色新技術[J].染料與染色,2003,40(2):80-82.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