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助劑同質化現象嚴重
目前我國生產的紡織印染助劑品種按德國TEGEWA的分類(紡織品用助劑共有77個門類)有64個門類、3 000多個品種,其中主要品種約600~700個。這與國際市場上紡織印染助劑品種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而且我國各企業生產的不同牌號助劑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很多企業生產的助劑性能相同或相近,形成你有我有、量小重復、互拼價格的局面。有不少助劑還存在“換湯不換藥”的情況,例如某些適用于纖維素纖維的助劑,簡單地混合其他表面活性劑后未經過詳細的性能和穩定性試驗便推廣到其他纖維上使用,不僅給印染企業造成了損失,也給自身的信譽帶來了傷害。這充分說明國產助劑的開發能力比較弱、技術支撐不夠強、創新意識缺乏,這與當前紡織印染助劑行業中重復配、輕合成、規模小、力量弱等有關。目前整個行業中合成新表面活性劑和新單體的比例越來越小,雖然復配增效技術是一項高新技術,它具有投入少、周期短、無三廢、見效快等優點,但它必須具備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要掌握復配增效作用的原理,二是要有組成或復配物的表面活性劑和單體或化合物。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常用表面活性劑(包括陽離子型、陰離子型、非離子型和兩性型)約50種,其中主要的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除去禁用的外不到30種。市場上供應的單體或化合物如烷基硅氧烷系列等又不多,有相當一部分助劑企業沒有合成或很少進行合成,主要依靠到市場上采購表面活性劑和單體或化合物作原料,然后進行簡單的混合或復配和乳化加工制成助劑。因此,由于目前國產紡織印染助劑中近80%的品種是以表面活性基為基本原料復配或混合制成,受表面活性劑和新單體等種類不多的影響,紡織印染助劑的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
2.5助劑標準化工作滯后
目前大部分國產紡織印染助劑的質量指標只有常規、通用指標,缺少特性指標,也無針對特性指標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市場所關心的生態環保質量指標,例如德國的Oeko–Tex?Standard 100、歐盟的Eco–label、美國服飾和鞋類協會(AAFA)的RSL等所規定的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的禁用或限用等指標,在國產助劑的標準中或者不完整或者根本沒有。所以我國紡織印染助劑從方法標準到產品標準都存在著嚴重滯后的問題。現有的一些行業標準如固色劑、分散劑、柔軟劑等產品標準已不適應當前的市場要求,必須抓緊修訂。另外,標準的執行不力。這些正是造成目前市場上助劑產品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
2.6助劑應用技術和服務缺乏
助劑工業是一門精細化學工業,它與染料、有機顏料等工業一樣,與市場和用戶結合緊密,如何幫助用戶選好和用好助劑是紡織印染助劑生產企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僅關系到市場的開拓,還涉及企業的生存。但長期來我國的紡織印染助劑企業重制造、輕應用;重買賣、輕服務。不少企業缺少助劑應用技術人才,應用服務流于形式,嚴重阻礙了我國紡織印染助劑的創新和發展。
2.7品牌建設不力
國際市場上紡織印染助劑生產大公司的著名品牌早就眾所周知,它們為這些大公司創造了極大的利益,因為品牌是產品質量的象征,給人以可信度,使用起來更放心,印染企業反映在客戶的訂單中指定品牌或吊牌的比例越來越高便是最好的印證。但我國紡織印染助劑行業迄今缺少品牌產品,更沒有著名品牌。浙江傳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德美精細化工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過去幾年在品牌建設、品牌培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很有希望。在殘酷市場競爭面前,對企業來說品牌競爭是不容忽視的。
2.8行業體制和機制改革跟不上市場變化的步伐
目前紡織印染助劑行業的體制和機制不適應市場變化的步伐,行業的深化改革、統籌規劃、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競爭力等都要求行業的體制和機制問題從速解決,而它們也是解決上述新問題的重要保證。
3·創新新途徑
我國紡織印染助劑行業在新形勢下將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也要充分認識到存在的新問題,要敢于挑戰、勇于創新,努力做到新(創新)、優(優化)、好(服務)。核心是創新,包括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力爭早日實現我國紡織印染助劑生產強國的目標。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