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至表3,圖1至圖3是MD的投加量對三種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由圖可知, MD對廢水的脫色效果很好,出水顏色很淺或基本無色,且濃度對色度去除率影響不大,色度去除率均在90%以上;活性紅6G原水色度較高(160, 000倍),因而去除率更高,均在99%以上。

染料的分子結構直接影響其在水中的帶電狀況、聚集狀態,而這些正是影響混凝脫色效果的最重要因素[2]?;钚匀玖洗蠖鄶狄躁庪x子形式存在,陽離子聚合物MD分子鏈上含有大量正電荷,與染料分子中的磺酸基、羥基等陰離子基團產生電性中和,生成不溶性物質,從而達到很好的脫色目的。
染料廢水中除了有色物質之外,還有未反應的原料以及合成中生成的副產物、異構體等,這些物質體現很大一部分COD。經MD脫色后的廢水上清液,基本無色,但COD仍很高。以COD去除率最高(48% )的活性紅6G為例(表5中最佳條件),經絮凝處理后其COD仍高達16 764 mg/L。由于實驗用三種廢水水質不同,所以絮凝劑的最佳投加量不盡相同,活性藍3G最佳投加量為1%;活性紅6G最高,最佳投加量為1·5%?;钚渣S3R原水濃度、色度最低,最佳投加量為0·03% ~0·05%。絮凝對COD的去除率隨MD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至一定程度后, COD去除率反而下降,說明MD的投加量存在一個最佳的范圍。
關于高分子絮凝劑的作用機理,一般認為是“吸附—電中和—橋連”機理。在絮凝過程中,絮凝劑可通過靜電、氫鍵、范德華力等作用與有機物相互結合[3-4]。隨著陽離子型絮凝劑量增加,開始中和膠粒的負電荷,壓縮膠粒雙電層,水溶性的分子相互靠近脫穩而凝聚。但隨著絮凝劑投加量的繼續增多,過量的絮凝劑所帶陽離子電荷吸附于膠粒的表面,使微粒的表面帶相反電荷,ξ電位增大[5],另外,因為投料量繼續增加,因架橋作用所必須的離子表面吸附活性點被絮凝劑所包裹,使得架橋也變得困難,處理效率降低[6]。
2·2pH對COD及色度去除率的影響
按照實驗結果,確定三種廢水絮凝劑的投加量分別為(活性藍3G: 1%;黃3R: 0·05%;紅6G1·5% )。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